第04版:集邮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0年9月22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利用专题邮集开发研学产品

    近几年来,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多次强调要重视中小学生的研学活动,相继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涉及博物馆教育。各地博物馆积极贯彻落实这些指导意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青少年研学活动中去。每逢寒暑假,博物馆研学似乎成为学生的“必备作业”,博物馆以其资源的丰富与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研学群体的关注,并使研学活动不断热火起来。顺应这一新的形势,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庞大的需求,中国邮政在各地的邮政(邮票)博物馆可携手相关部门,尤其是发挥各地邮协的作用,利用好专题邮集和主题展览,进一步推动开展集邮研学活动,开发相关研学产品。 

    根据产品表现形式、使用方式的不同,邮政(邮票)博物馆可开发以下3类研学产品: 

    教材、出版物。博物馆可与教育机构双方协商,开展协作研究完成邮政(邮票)博物馆语文、历史、美术教育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既有邮政(邮票)博物馆特色又适应中小学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教学需要的课程。教材可分为“教师指南”和“学生读本”,基于集邮主题的内容,结合中小学各科教材课堂实际情况策划编写,旨在通过邮票简明扼要地为学生介绍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增进学生对邮政邮驿史、大龙邮票诞生以来中国历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索和动手能力,真正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邮票实物+体验探索”的博物馆教育机制。出版物内容要确保与真实环境、藏品相结合,均以邮政文物、邮票实物为依托,从而确保书籍的专业性。 

    互动手册。所谓的互动手册并不是博物馆正式出版发行的产物,这是博物馆在教育活动中配套的产品,能够帮助参与者更迅速、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而引导参与者通过手册在完成教育活动的同时,实现趣玩体验与知识学习的双重获取。配套展览的教育小册子,融普及展览教育、普及集邮文化功能于一体,这种限定获取的互动产品更能与博物馆自身宣传更好地结合。 

    材料包。目前,不少博物馆教育已有材料包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种“学具”,中国科技馆、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故宫博物院等均将其作为文创产品进行售卖。材料包内设有散装的配件材料,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将其拼接、组装在一起,再应用到教育活动中。最好的材料包应该与博物馆课程相配合,使其能够运用于本馆特定的活动中,形成“捆绑”关系,从而增强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黏度。如故宫博物院的教育课程“宫廷里的遂心如意”材料包。□刘玉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