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飞鸿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亦师亦友的“忘年交”
□王海昆

    

刘平源同志生前工作照

    10月8日下午,惊悉我曾经的老领导刘平源逝世,心里十分难过,泪水潸然而下。老领导在领导岗位上厚爱员工的故事,与我点点滴滴的交往,像电影似的浮现在我的眼前…… 

    有人说,人生的三大幸事儿是上学遇到好老师,工作遇到好领导,婚姻遇到好伴侣。这三件事儿,我都遇到了。 

    1980年,在父母的支持下,19岁的我成了北京工人体育场邮局的一名投递员。我十分珍惜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在担任投递员期间,踏实工作,认认真真地投递好每一件邮件、每一份报刊。 

    “一封信一颗心”“用户是亲人”“人民邮政为人民”……这些老传统、老观念在我的思想中绝不是空的口号。那时,到处去查找、核对通邮地址是投递员经常做的事情,由此我也认识了不少人,比如著名词作家乔羽、劳动模范时传祥的老伴儿等等。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查找时,我把报纸信件送到了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手中。从此以后,无论寒来暑往,我都克服困难,每天不辞辛苦绕道几公里,专门为这位残疾青年提供特殊服务。为此,这位残疾青年激动地致信《北京晚报》。在我投递的段道内,一个新建的住宅小区还没有通邮,我与一位热心肠的退休大妈一起,每天为居民们带去200份《北京晚报》,虽然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但及时解决了居民们看报难的问题,我特别高兴。居民们高兴地给晚报打去热线电话。这两件事,《北京晚报》的记者都进行了专门采访,这让我第一次与《北京晚报》编辑部有了直接接触,算是结缘的开始吧。也正是因为这两件事,晚报知道了邮政系统里有我这样一位做事认真、善于沟通的热心人。 

    当上投递员后,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新闻写作,参加了人民日报社举办的新闻写作函授班,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编采专业大专班,成了《工人日报》《北京晚报》的特约通讯员。几年中,我采写了多篇社会新闻。其中,我采写的《家庭美满喜事多》《一条大河波浪宽》还分别获得了《工人日报》举办的“祖国在我心中”全国征文一等奖、三等奖。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越努力的人越幸运。1986年,百姓对邮政通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对邮政服务质量、服务时限十分关注。而作为百姓身边的报纸,《北京晚报》当时最需要的是一个能把晚报、邮政、百姓三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于是,《北京晚报》编辑部发公函想借调我这个“能文能武”的年轻人。1986年7月的一天,我写信把这个信息报告给了时任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局长的刘平源。我们的相识也就是从这封信开始了…… 

    了解了我的工作情况以后,刘平源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他不仅同意我借调到《北京晚报》,还把他如何解决北京邮政面临的六大困难的思路进行了简单介绍。他鼓励我:“勤,改变命运;善,改变人生。人生在世,有一日当有一日之勤,有一时当有一时之善。人活一辈子,不能让懒惰困住了脚步,不能让恶意影响了自己。所以,再累,别放弃勤奋,再难,别丢掉善良!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当你勤奋的时候,越努力越幸运,你想要的一切都会扑面而来。”最后,他真心实意地对我说:“我们交个朋友吧。”由此,我们成了“忘年交”。 

    相遇是一种缘分;相知是一份默契。刘平源和我是两代人,一个是先辈,一个是后来者,一个是职务很高的局领导、部领导,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投递员、企业报记者,但地位、声望、才华的悬殊并未影响我走近这位“忘年交”。“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在过去的岁月中,作为邮政企业报记者,我关注着老领导脚踏实地为企业发展而日理万机的务实精神和开拓精神;作为领导,刘平源则要求我把学习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习惯。亦师亦友,成为34年来我们两代人相互交往的最好总结。 

    从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局长到邮电部副部长,刘平源伴随着中国邮政,一起走过了最动荡的改革期。他提出的“一个屁股要坐稳,两个拳头要打狠”的发展方向颇具有前瞻性,其中“一个屁股”是指邮政的四项基本业务——函包汇发,“两个拳头”指邮政储蓄和快递。这为多年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提出的“一体两翼”战略、“四轮驱动战略”等打下了雏形基础。此外,对于筹建邮政航空,他更是左手筹措资金,右手购买飞机,甚至力挽狂澜解救邮航于濒死之境。1996年至1999年,刘平源任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中国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大会举办期间,他首次将绿色环保命题引入大会官方活动项目的设计安排中,得到了万国邮联总部的赞同和支持,建造了万国邮联大会纪念林。时至今日,绿色邮政已经成为集团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动诠释。刘平源还曾经担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为集邮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发挥了余热。 

    34年的交往,我从刘平源身上学到的是爱岗敬业、不畏艰难,以高度责任感投入工作的拼搏精神;学到的是他光明磊落、作风正派、处事公道,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问题的奋斗精神;学到的是他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忘我精神。2021年5月,我也将正式退休,但是,老领导提出和倡导的“以邮为业,爱局如家,邮件似生命,时限抵万金”的北京邮政企业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