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6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用旧规管新事
□口石

    公交枢纽变身快递集散中心?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事实。 

    前不久,顺丰宣布将在江苏常州礼河公交枢纽设立同城配送集散点,由常州市公交公司运营38条同城配送运输线路,并承担快递集包中心的功能。 

    很多人会有疑问:公交公司与快递企业合作符不符合规定?对此,顺丰常州分公司回应:“我们不能用老规定去管理新事物。我们要从企业经营实际和客户的需求出发,修改原有的规定,匹配‘公交运邮’这种新生事物。” 

    不只是企业内部,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转变思路,鼓励加快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业融合发展,通过节点网络共享、末端线路共配、运力资源共用、标识规范统一、试点示范引领等,全面推进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 

    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7年前,笔者在某邮政企业采访时,就了解到该地邮政委托公交公司代运市区发往远郊区(县)的邮件。但这样的合作没有持续多久就结束了,原因很简单,这样的合作有安全隐患。近几年,笔者在基层企业采访时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既符合企业实际、又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做法试行没多久就被叫停,有的甚至连试行的机会都没给就被拿掉了,原因不外乎是“不符合现有规定”。 

    不能说这种管理方式不对,但如此处理仍有商榷之处。创新往往是对现有制度、规则的突破,对传统做法的改变,如果对新事物沿用旧制度、旧规定去管理、去约束,肯定是不合时宜的。企业管理者要做的应该是不断适应形势、迎合创新,去研究制定新制度、新规则,为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有的管理者认为,小企业创业靠产品、中型企业靠技术、大型企业靠制度。所以,归根结底,任何一次的创新,最后都应该是制度的创新。 

    从集包到“准加盟”,从打破行政区划划定邮件经转关系到推行“小件+矩阵”分拣……近两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邮政正在与时俱进、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将业内那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推广到全网。但这似乎还不够,管理者不能只满足于被动地等待创新,然后再考虑修改制度、规定,而是应该主动出击、因势利导,在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上大胆变革,最大程度地下放经营管理自主权,为更多创新萌芽的培育提供土壤和养分。 

    创新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甚至有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邮政企业不仅要鼓励创新,更要给予创新者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方面,要出台“容错”机制,保护创新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出台“熔断”机制,在创新做法有可能导致重大问题发生前,及时“令行禁止”,再积极寻求破题之法重新上路。 

    在笔者看来,我们不需要管家式的管理者,每天总是说这不行、那不许;我们需要的是有胆有识的管理者,勇于推动创新,引领时代的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