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件/天!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处理能力日前突破 1亿件/天、提前3年完成目标任务的消息,在充满险阻的2020年即将结束之际提振了邮政人的信心。
“十三五”期间,我国邮政业业务总量和快递业务量翻了近两番,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增速连续稳居世界第一。快递包裹业务量超过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总和,对世界增长贡献率超过50%。目前,邮政快递业已基本摆脱疫情影响,实现快递量日均3亿件,日均服务用户4亿多人次。
业内普遍认为,以“双循环”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经济在新发展阶段将延续邮政业蓬勃发展的有利趋势。
1亿件/天!中国邮政为备战蕴含巨大消费潜力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从1亿件/天的处理能力到领跑“3亿+”件/天的广阔市场,中国邮政提升寄递业务能力还有较大空间,需要思想观念上的持续革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为“十四五”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指明了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组织管理水平的方向。在新发展阶段,系统思维、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是中国邮政积极参与更加充分、激烈的快递物流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协同是中国邮政最重要的战略、最核心的优势,坚持系统思维、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实现板块间、业务间的融合发展,才能把协同优势转换为竞争胜势。
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爱力指出,中国邮政主要矛盾的本质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化业务领域和相对传统的行政化经营方式之间的矛盾。在新发展阶段,中国邮政要强化竞争意识,真正实现让市场配置资源,靠创新根治阻碍生产力提升的体制机制弊病。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说:“‘有为企业+有效市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方式。”
受疫情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从部分行业头部企业的“可选项”转变为更多行业、更多企业的“必选项”。今年,我国快递业基本完成了包裹数字化,每个包裹都有了“数字身份证”,可以全流程识别、追踪、调拨。当下,中国邮政寄递业务的数字化转型速度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加快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邮政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只是单纯的技术研发,而是要通过建立包括技术、业务等部门在内的“积木型”协同团队,实现业务需求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要从市场需求和自身痛点出发,设计符合自身成熟度和发展战略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项目开发和落地。因循守旧不行、墨守成规不行、抱残守缺不行、畏难不前不行、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中国邮政要以非传统、非惯性的系统方法解决不适应寄递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问题,在发展中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唯如此,才能把日均1亿件的处理能力转化为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让“无处不在”的邮政创造出更多“连接美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