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深度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1年1月6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素材日积月累:够深

    

    《南京邮政应“变”之道——打造柔性同城配送网络扫描》这篇文章,是以“疫情时代”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为背书,聚焦主业主责,从网(网络)、端(客群)、链(市场)三个层面阐述南京市邮政分公司如何化危为机,在畅通“内循环”的同时,侧重通过行业最佳实践的视角展现成效。当时,南京市分公司面对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比“双低”之痛,加大能力建设投入力度,在营投部现行基础网和精品网之上,规划并打造覆盖全域的特投网,创新“多中心同城互转交换”模式,推出更具比较优势的同城“当日递”市场竞品,实现从碎片化、零散化客户开发向体系化、纵深化行业耕作的转变,将“万物皆可邮”落地。截至12月底,南京市分公司同城特快业务量超450万件,收入6000余万元,增幅达97.5%;配送业务范围包括医药、院校、餐饮、生鲜、教培、楼市、商超等重点市场及细分领域,“当日递”品牌集聚效应显现,成为开发客户的新利器。 

    南京市分公司之所以聚焦同城业务进行网络调整,是因为同城强则寄递强,同城强则效益强,这也是邮政的主业主责。采写这篇深度文章,也是因为经常接触相关文件资料、参与经营会议,感觉这项工作确实有值得关注的地方。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药品寄递、餐饮配送等业务(项目)均有具体的案例和效果不断汇报上来,这也为我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报道工作亦如此。每当着手写一些重要通讯尤其是深度版面文章时,我都会从解决何种问题、是否拓展市场、采取哪些举措、取得什么成效、有无借鉴意义等维度,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散落在各处的相关文件素材进行筛选并加以排列组合,从而搭建出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框架,并从内(企业)、外(行业)不同层面权衡对比,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则。当然,越是好的选题,越需要时间积淀。这就如同南京市分公司“应变之道”的做法一样,市场效果究竟会怎样、好的效果能够持续多久,还需要在新的一年继续关注,到时,相信还可以采写新的文章。□刘其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