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飞鸿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1年3月5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愿山河披锦绣
□张焯

    作为一个云南人,离开家乡便是一路向北,从南方到了北方。 

    从南方的大山里走出来,第一样要适应的便是会掉光叶子的树。还记得在武汉上大学时,第一次看到秋风一夜之间扯光了梧桐树上所有的叶子,仿佛一排排没穿衣服的人立在路边。我惊讶得大呼小叫,而来自天津的同学却不屑地说:“我们北方冬天都这样。” 

    后来,我一路向北,落在北京,渐渐习惯了北方四季分明的春草夏花秋叶冬雪,习惯了夏天知了的吵闹,习惯了冬夜站满鸦群的秃树枝。 

    花草树木,随季节而变,提醒人们时光的流逝,也为生活增加了滋味。四季更迭带来大地的色彩变换,这正是生命勃勃不息的循环。它们有时甘做环境中可有可无的点缀,被人们忽略,有时却是生活的全部,左右人们的命运。 

    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在中国广阔的国土上一路向西,可以领略更多北方山河的雄壮与粗犷。那些寸草不生的荒滩、那些人迹寥寥的湖泊,是大自然力量的宣示,更是教人理解生命真谛的课堂。在这里,天高野阔纵然是一种美,没有生机的大地更像一张严酷的脸,让人无法轻易接近。 

    在祁连山山坡上,我认识了依仗草原而生的牧民,寒风中大地挤出的点点绿色,是他们所有生计的指望。在山脚下雪水汇聚的平地,千辛万苦种下的果树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全部寄托。 

    在宁夏广阔的大戈壁上,高速公路笔直平坦,难得的暴雨扫过大地,路边躬身播种的农民如黑色的蚂蚁,没有遮挡也丝毫不准备躲避。当地人告诉我,这里一年下不了两次雨,收获的粮食常常还没有撒下的种子多。 

    在山西的煤矿沉降区,赶羊的老人告诉我,一不小心原上的深坑就会吞掉他的牲口,那是他几个月的收入。这里,大片随时会塌陷的土地沟坎纵横,只能荒着,没人敢靠近。 

    草、树、土地、雨水、河流,在大多数地方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在另一些地方因珍贵而格外美丽。只有在这里,很多人才会明白,没有了大自然的庇护,人类的生存会是多么吃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实不虚。 

    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过去一直在想方设法利用自然所给予的一切,但很少会去想这些东西由哪里来,还剩多少,用完的残余扔到哪儿以及大自然因人的利用会变成什么样。那些原本水草丰美的地方,因为无知的索取变成了沙漠戈壁,许多前人的恶果成了后人的枷锁,还有一些很快就把人们自己逼到了绝境。 

    我儿时最开心的事就是周末去滇池游泳,那是清澈见底、喝起来格外甘甜的湖水,胆小的我经常因为被小鱼啄到而哇哇大叫。湖边有无数贝壳碎片和鹅卵石堆成的缓坡,不时还能捡到小颗的玛瑙。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每年冬天有无数候鸟来这里越冬。我的小学老师说,她儿时直接用饭盒就能舀到无数小鱼虾。 

    然而,就在80年代初,湖边先后建起诸多工厂,只几年间,滇池水质就恶化到了“劣V类”,黑如墨汁的水泛着恶臭。全城人都震惊了,因为它是昆明当时的唯一水源,居民向政府请愿,我所在的学校号召学生给政府写信,请求救救滇池。我们每个人都郑重地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封信。 

    30年过去了,滇池的治理才初显成效。2020年1月20日下午,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滇池治理成效,他强调,我们要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一定要摒弃过去那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我们提出新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从当前看,老百姓现在吃饱穿暖了,最关心的就是环境。长远来讲,我们不能吃子孙饭,要造福人类。要继续抓下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