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飞鸿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1年3月19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红的太阳 绿绿的装
□强雯

    又到年终岁末,年迈的外婆像往年一样,捧着一年的积蓄,佝着背慢慢走到一公里外的邮局。她布满深沟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坚定。我不解地问:“小区门口就有银行,为什么要走那么远的路去邮局?”外婆说:“习惯了。现在的马路好走多了,不像过去的泥泞小路。”外婆开始诉说硝烟下的绿色风华。 

    1945年春,抗日战争接近尾声,头顶的乌云终于透射进一束光芒。一个个小女孩坐在家门口,伸着脖子向远方张望。前方路口传来耳熟能详的歌曲:“东方红,太阳升……”突然,一个绿色身影飞快从眼前晃过,消失在路口。 

    “报告!我要参军!”“娃,你多大了?”“17。”“未满18,我们不收。”“我也能像我哥一样,保卫国家!” 

    办事员打量眼前瘦小的男孩,宽大的绿布衫遮住了颤抖的身体,泪水充盈了眼眶。“你哥是谁?”“李保山。”“你叫什么名字?”“李保福。”“你哥是战斗英雄,是三五九旅的骄傲。别难过,先回去,等消息。” 

    男孩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 

    外婆说,他就是我的外公,被部队破例招入炊事班,并接受严格的训练。身手敏捷的他很快转到侦察班,时常冒着危险,潜入敌方阵地侦察敌情。 

    离部队不远处,有一个地方,同样肩负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使命——“战时邮局”。传递信息的人叫战邮交通员,负责护送报纸、文件、信函和稿件等,成为前线与后方、军队与地方联络的重要纽带。在敌人分割、包围、封锁的战争环境中,每个战邮交通员都要携带四个手榴弹和一支步枪,加上背负的报纸信件,重达二三十斤。为躲避敌人视线,战邮交通员单凭一副肩膀两条腿连夜赶路,将重要信息送达每个村庄的联络站。 

    外公如愿以偿随军作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与战邮交通员结下了一面之缘。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微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声音,与身下的草香融合在一起。天边被落日染成了鲜红色,前方的高台越来越近,手中的步枪越握越紧。突然,右侧方传来一阵“嗖嗖”声,定睛一瞧,确定不是敌人才放下枪杆慢慢靠近。 

    “那是敌人挖的封锁沟。”外公指了指前方。 

    战邮交通员拍了拍身上的包袱说:“我要过去。” 

    “跟我来。” 

    沟崖既深又陡,翻越过去极为困难。战士们绕到离高台100多米远的缓坡处爬上沟崖,拿出粗麻绳,麻利地绑在一尺长的木棍上,猫着腰将绳子另一头的铁爪固定在地里,再俯身顺着绳梯滑下去。到了沟底,借着微弱的月光,用削尖的木棍在对面的沟壁上挖坑槽。他们一边挖一边爬,最终越过了封锁线。这是短暂的相识,此后,外公再也没有碰到过那位战邮交通员,甚至面貌也记不清了,但外公一直记得他说出 

    的那句坚定的“我要过去”。 

    抗日战争的胜利仅带来短暂的喘息,笼罩在头顶的乌云依然挥之不去。1948年秋,徐州上空的枪声响起,热血战士们奔赴淮海战役的战场,经历了66天浴血奋战。 

    此时,“战时邮局”的交通线已全面恢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远方的亲人和朋友除了在家祈祷祝福,最常去的地方便是邮局。书信中、报刊中传递着亲情的温暖和必胜的信念,支撑着战士们忍受饥饿和寒冷,在战场上斗志昂扬、意志如钢。 

    “祖国解放之时,即为我们相聚之时;人民安定之时,即为我们幸福之时。祖国需要你们,人民也需要你们,和平更需要你们!家乡的人民等着你们!” 

    “东方红,太阳升……”广播里播放着人民喜爱的歌曲。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这一天,喜气洋洋的街道上迎来了“一片红”和“一片绿”,那是为了和平英勇战斗的颜色。绿军装、解放鞋成了20年后风靡街头最时髦、最自豪的装扮,也是我母亲的青春回忆。 

    邮局也换上了“绿装”,投递员身着绿色制服,挎着绿色邮包,骑着二八式自行车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送信、送报纸。 

    外婆讲完,向窗外远远地望去。我仿佛明白了这段与邮局的不解情缘,它饱含了艰苦的岁月、和平的向往、共同的奋斗、无私的奉献和美好的年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