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3月24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中有“数” 重在强“基”

    □本报记者 李伟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就“数字化”建言献策;“十四五”规划要求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近期,“数字经济”成为高频热词,本报也多次进行了报道。此番再当“老生”,初衷明确:数字化转型时不我待,中国邮政当逐浪前行! 

    用“举足轻重”来形容数字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为过。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成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加速传统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进程,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正是引领和带动我国经济在转型变革中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加快数字化转型,被中国邮政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上周刚召开的2021年全国邮政计划建设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系统推动数字邮政建设。心中有“数”,行中有“为”,中国邮政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夯实基础,才能更好地提升效率和效益,充分释放数字化转型价值。 

    加强转型顶层设计。从被动变革思维转化为主动创造思维,将决定数字化在一个企业中的战略高度。当前,中国邮政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仍然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辅助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相关作业环节,造成效能的割裂。告别线性思维,迎接指数思维,数字化转型一定不是仅限于某一个职能、某一条线、某一流程,它应该以全局性、体系化、更深层次业务逻辑重塑为出发点,最终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数字化转型目标。邮政要以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为方向,加速推进数字邮政规划、IT规划、数据规划等项目进程,从市场化运作、现代化管理、数字化赋能三位一体的全面变革,系统规划数字邮政建设的蓝图与路径。

    优化资源投入管理。近年来,中国邮政与业务发展、组织模式、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依然薄弱。自主研发力量仍然不足,研发人员年龄偏大,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投入的力度较之先进企业还有待加大。此外,数字化转型只有打通全业务链、全价值链、全创新链,才能获得数据价值增量空间。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各专业间的数据融合共享工作推进缓慢,无法进行深度挖掘、实现数据价值驱动。因此,实现对完整业务流的精细化管控,支撑产品快速创新和客户体验提升,还需要邮政以确保安全为前提,统筹规划数据治理,完善数据闭环管理。 

    加快数据驱动运营。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更深层次的核心业务重塑时代,对数据要素的价值发挥要求更高。目前,中国邮政信息平台对业务的支撑力度不足,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优化和升级寄递网络、作业流程、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不强,距离数据驱动运营的先进水平差距还较大。像标志性的寄递业务,信息系统仍处于仅满足生产阶段支撑,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要。未来呼啸而来,邮政要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关键技术的迭代演进,提升数字化开发及场景应用能力,提升智能化运营水平。要进一步完善业技融合机制,深化业技双方在需求研发、需求分析、流程管控、敏捷开发、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协同。 

    心中有“数”,重在强“基”,数字化转型的时机稍纵即逝,颠覆性创新正接踵而至,中国邮政惟有快马加鞭。若想不被颠覆,就必须自我颠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