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乃科
接到周灿先生寄给我的《走进喜马拉雅腹地》一书后,看着白雪覆盖着的喜马拉雅山峰的书皮封面,一种久违的情怀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便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起来。
西藏是个神秘的地方。白雪覆盖的绵绵群山,广袤无边的高山草甸,金碧辉煌的寺庙金顶和那飘动的经幡、诵经的喇嘛、虔诚的信徒。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缺氧,令人望而却步,因此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这一切,使西藏成了无数人神往的地方。喜马拉雅山的卓奥友峰、乔戈里峰、珠穆朗玛峰更是无数登山爱好者朝拜的圣地。
周灿先生是广州邮政的一名退休干部,原邮电部援藏干部中的一员,1984年至1988年在日喀则地区工作。《走进喜马拉雅腹地》一书就是他那段工作经历的描写和后来到尼泊尔旅游的纪行。
翻开《走进喜马拉雅腹地》,书的第一章《亚东之行》。这个标题,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兴趣。亚东,这个中印边境口岸──我曾经去过那里。1998年,我随原邮电部邮政总局组织的中央记者采访团一行到西藏采访邮政普遍服务。我一个人从青海格尔木邮运站坐邮车出发,翻过唐古拉山进入藏北无人地带,历经三天两夜到达拉萨,随后和采访团大部队会合,到拉萨、日喀则、江孜、亚东等地采访,我们到了乃推拉山口国际邮件交换站,也曾和对面隔着铁丝网的印度士兵交谈。我发回了《青藏邮路日记》《喜马拉雅山的述说》等报道,相继在《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邮电》报等媒体发表。
正因为有如此经历,我对西藏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对《走进喜马拉雅腹地》一书怀有一种特别的期待。
《走进喜马拉雅腹地》是一部援藏工作者的工作记事。作者详细记述了援藏的过程,详细地描写了如何帮助日喀则地区举办西藏地区第一届集邮展览的,把集邮文化引入西藏地区。“从展品策划到展场布置,从文字组织到平面设计,直到为集邮爱好者提供有当地特色的纪念邮品”,里里外外都是作者一手操办的。
由于出色的工作,作者又被借调到日喀则地区旅游局工作,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作者写道:“日喀则是个有着极其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有许多世界第一的自然景观——从喜马拉雅山到珠穆朗玛峰,还有雅鲁藏布江,世界最高的山脉和海拔最高的河流汇集于此,登山、探险、徒步旅游,足以成为地区旅游名牌产品。”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地区旅游资料并不完整,除了一些历史、文化的记录,地区旅游资源、交通设施、景区环境、地理气候、接待能力和口岸等方面的介绍都是空白”。为了完善这些资料,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走进喜马拉雅腹地》是一部讲述西藏历史的书籍。作者在书中总是结合当地的情况,不失时机地穿插着介绍西藏的历史,让人在阅读中增长历史知识。比如讲到亚东的时候,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当年英军是如何一步步精心策划入侵西藏的全过程。再比如,《吉隆探秘》一章,讲述了唐高宗派遣使节左骁卫长使王玄策经西藏出使天竺的故事。
《走进喜马拉雅腹地》是一部探险书。书中详细描写了作者在珠穆朗玛峰下独自探险绒布冰川的情景。“冰川里危机重重,隐藏着无数冰沟、冰裂缝”,“尽管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慢慢在冰上移动,但还是把握不住身体的平衡,我脚底下一滑,仰面一跤,滑溜溜地摔出十多米”。“前面就是一条宽一米、深七八米的冰裂缝,只要再往前多滑几米,我就要坠入冰裂缝,后果不堪设想”。在陈塘、在吉隆,类似这样的探险经历,书中还有很多的描写,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走进喜马拉雅腹地》是一部旅游攻略书。从第六章《漫步云端》到第七章《寂静的郎塘》、第八章《峰回路转》,作者记述了退休后到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徒步旅游的过程,向读者介绍了作者眼中充满异域风情的尼泊尔。
《走进喜马拉雅腹地》书中配有大量的照片,图文并茂。阅读此书,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即便是没有到过喜马拉雅腹地的读者,也能透过一行行的文字,领略到当地独特的风光,感受到当地的人文生活,是一部难得的近距离描写西藏的书籍,是一部喜欢西藏、向往西藏、希望了解西藏的人们应该阅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