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电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5月27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县乡消费升级 农村电商受益

    随着流通渠道的拓宽,商业体系的完善,三产融合的加速,县乡消费提质扩容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5月19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我国将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力争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中国邮政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协同优势,将邮政农村电商打造成为农产品流通的新平台、农民增收的新动力、农业产业化的新引擎、农村现代化的新渠道。 

    目前,我国有2.1万个镇,农民消费主要集中在乡镇地区。2020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5.3万亿元,增速连续8年快于城镇。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商务部此次针对县域农村提出实施商业建设行动,就是要在“十四五”时期,把农村流通作为工作切入点,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同时,引导推动城市的生产流通企业下乡,带动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理念下乡;推动农产品进城,建立更紧密的产销衔接。通过推进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统筹软硬件建设,健全现代农村流通体系,补齐农村商业短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为此,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夯实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拓宽流通渠道。通过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建设,提升产地初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促进流通节点有效衔接;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统筹能力,支持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积极发展统仓共配,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设施短板,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更好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多种模式实现精准对接。 

    在这样的需求驱动和政策支持下,中国邮政应把握好深化惠农合作的机遇,共享农村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红利。以邮政农村电商作为县域经济微循环的切入点,与金融、寄递业务紧密协同,着力提升“四力”,聚焦解决“三难”。提升电商服务能力,解决“销售难”,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资源联动的全渠道产销对接体系,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完善“邮政农品”品控管理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解决“融资难”,打造“三农”金融数字生态体系,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提升寄递服务能力,解决“物流难”,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仓储、寄递服务能力;加强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资源整合,提升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站式、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任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