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6月8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滨海区战邮纪实

    大力开展新区战邮工作,确保同胶东区的交通联系

    1944年,滨海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整风运动基本结束。3月,滨海专员公署改为滨海行政公署。这时,滨海部队扫除了盘踞在内地的石沟崖、纪家店子等敌伪据点,消灭了盘踞在黄墩的惯匪巨奸朱信斋部,从而使滨北区和太石公路以南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同年6月,滨北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为及时掌握敌伪活动情况、粉碎敌伪对滨北山区的“扫荡”,决定将情报工作和战邮工作相结合,将情报工作列为战邮工作之一。因此,滨北区战邮秘密交通站点、公开交通支线站和各县局、各区邮务所互相结合,形成了情报工作网络。广大战邮人员冒着危险,不怕牺牲,出生入死侦察敌情。他们不辞劳苦,昼夜不息传递情报,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滨北区领导机关的好评。7月,滨海区军民发动了讨伐李永平(伪滨海警备司令)的战役,攻克了伪军据点30多处,解放了黄海之滨至五莲山的大片地区,建立了诸胶边县和藏马县两个抗日民主县政府。 

    在我军开始讨伐李永平的战役中,滨海区战邮局组织了以周子峻同志为主要领导、邮交发各部门参加的战地工作队,紧随战略形势,负责东北起自王台(薛家岛以西),西南至两城(日照城北)百余里的讨李战线上党报党刊和宣传品的传送任务。同时,担负五莲山至黄海之滨、诸城以南、日照县城以北广大新解放区的党报发行和战地交通联系任务。这支战地工作队在瞬息万变的战斗环境中,夜以继日奔波,出色完成了战地通信任务。他们不顾环境艰险,不怕敌特的黑枪,不畏坏人的暗算,积极开展党报发行工作,部队打到哪里,党报就投送到哪里,从而及时宣传了党的政策,揭露了敌人的阴谋诡计,稳定了新区的群众情绪,配合了部队扩大战果。他们在新区党政领导下,随着新区工作的开展,发动进步青年参加战邮工作,及时建立了战邮工作机构,使战邮机构跟上了新区组织建设的步伐。 

    1944年7月,我们组建了诸胶县战时邮局,局长为徐文三;8月,建立了藏马县战时邮局,兼任局长的是周子俊同志(周子俊调任区局长后,由牟乃渠同志担任该县战邮局局长);9月,又建立了诸莒边县战时邮局,局长为程汉箴。 

    1944年10月,滨海战邮区局局长于淳同志被调离后,李夫清同志任代理局长。我于8月奉命兼任滨北地区局长,副局长白焕文同志兼任交通科科长,发行科科长是周子俊同志,邮务科科长是杨作周同志,总务科科长兼会计是胡凯同志,秘书是李文轩同志。 

    这时,滨北区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和壮大,青岛、胶县等敌伪军惊恐万状。敌人为切断滨海区和胶东区的交通联系,严密封锁胶济铁路,敌伪军昼夜不停巡逻,严密把守要道隘口。为打破敌伪封锁,确保滨海区和胶东区的交通联系,滨北军分区侦察排长武道坤同志和班长朱文秀、傅绍堂等同志会同滨海支队马庆祥同志,挑选了20多个有战斗经验的人,在胶县南部杨家山里交通站的基础上,吸收了一部分地方党员和民兵,于8月组成了胶南武交队。队长是武道坤,副队长是马庆祥,政治指导员是刘茂圃,副政治指导员是杨秀山同志。该队70多人,编为6个班、1个侦察组,武器配备有数支长短枪、1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武装传送过胶济铁路的邮件和护送干部,有时也配合主力部队攻打敌伪据点,打击敌伪抓夫、抢粮等活动。因此,深得群众拥护。日本投降后,这个武交队编入滨海支队,开赴东北。 

    1944年11月,我军解放了莒县城,莒中县战时邮局即派张继云、黄来两位同志前往接管了日伪把持下的莒县邮政局。同时,由滨海区局到滨北地区局的交通干线也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荒山野岭山路调整到莒县平原,这不仅减轻了交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缩短了路程,提高了邮递速度,从滨海战邮区局到滨北区局仅一天一夜即可达到。(三)□马生山(本文摘自《山东战邮回忆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