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9月24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高速度为民立功运动(下)

    立功运动迅速在边区火热地开展起来,群众的热情一经点燃,便迅速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全体邮务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怕牺牲、不畏艰难,打破了一个又一个邮件传递速度的纪录。 

    增设夜班,半日、半夜班与钟点班。原来只有日班的情况下,邮件在每一局站每日最低限度须停留12小时,自改设夜班后,速度即加快一倍,全区夜班一下子增至32段,全长2215里,约占全区线总长的1/6(1947年11月统计)。增设夜班困难是很多的,长途漫漫、漆黑无边且常需冒雨出发,伸手不见五指,举足不知高低,尤以大车班困难最多,家家关门闭户,路绝无人,不但人畜饮食无着,如遇野兽、特务和敌人,且有生命危险。但为支援前线的热情所鼓舞,邮工同志们英勇地冲破了一切困难,干部们亲自带头,大家争着出发。 

    广大群众发挥智慧与创造性,各地纷纷增设半日班和半夜班,太行榆太祁线与武井获线,长治至长子段,改为半日班。武安至武井、获鹿400余里,过去6天,现在4日。武安局每日上午12时前到沙河,第二日上午12时前返回,沙河当日下午到邢台市,邢台市第二日上午到内邱,内邱下午到临城,临城第三日上午到高邑,高邑下午到赞皇,赞皇第四日上午到元氏,元氏正午分两路到井陉、获鹿。 

    增设钟点班比半日、半夜班更进了一步,真正做到了争取每一点钟可能争取的时间,它的特点是以钟点计算,如冀南威县至成磁线规定,威县12点到曲周,收发2钟点,14点出发,16点到肥乡,18点到成磁等。 

    各区干线时间,均经过精确计算,将各种隔日班、逐日班、夜班、半日班、半夜班及钟点班组织起来,互相追赶,互相衔接,互相竞赛,互相保证,形成了一条纵横密布的时间链,力求昼夜不停,风雨不止,一切为了争取时间,为了支援前线和翻身运动,严密地规定时间,像火车站上的时间表一样。 

    在“提高速度为民立功”运动中,广大邮务干部和职工都以无比的热情和英雄气概响应上级号召,掀起了为民立功热潮,他们将领导提出的“担足走快”的要求,发展成“担多走快”,把“一刻不停,早到早回”,发展成“风雨无阻,昼夜不休”,涌现出了无数的“飞毛腿”“铁肩膀”“摩托化”“赛汽车”“赛飞机”“机械手”。干部帮助出差,邮工帮助封发,好人代替病员,病员帮助工作等团结友爱的模范事迹,更是司空见惯,难以枚举。 

    “光走得快不算,担得多,走得快,才是真快”,这已成了大家的格言。以太行山地而论,担一百斤上下,日行120里,已经不为稀奇。如“邢台飞毛腿”李兴考,担105斤至内邱60里,8点出发,18点返回。有一次,为不积压邮件,曾10钟点行程120里。“长治飞机”李全锁曾担130斤,时速15里。太岳阳城局18岁小邮工孙练柱自告奋勇到沁源,担70斤走90里,正值阴雨连绵,大雾弥天,鞋不能穿,赤足走,没有雨布用衣服包邮件,按时到达,完成任务。太行内邱局万增同志把自己节约下的钱买了自行车,一个人跑了两个人的邮线,并且时间提前一天半,在他的影响下,发展到8辆车,成立了“机械化邮工班”。 

    连续出发,冒雨出发,带病出发。在游击区病号多或解放区新设局站邮工不够,这时就有许多同志连续坚持工作,如太岳区猗氏局邮工吴文顺,一人坚持干线,连跑14天,毫无间断。稷山局李吉民所跑邮线,往2、5区来回120里,沿线直接投送,当天返局,已坚持了两个月。由于夏天炎热,任重道远,工作紧张,易生疾病,但为了服务于人民和战争,他们就带病出发,友爱互助,坚持工作,冀鲁豫2分站邮工韩龄清、宋炳忠、张贯脚病很重,仍每日出发赶到黄河北岸,往返280里。冶陶局员工26人,病了21个,仍坚持了干线夜班及乡邮投送,没有停误一天。 

    经过广大邮务职工再接再厉的提高与努力,全边区的邮件传递速度普遍加快。无论普邮、军邮、干线、乡邮及线路、班期、时限和动力各方面都大大前进了,都有很多创造与改进并逐步落实。全边区干线,由1946年的11491里调增为13814里,传递速度比以前提高一倍。(本文摘编自《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冀鲁豫边区卷》)□刘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