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沛文 我对党的最初记忆来源于外婆。记得我小时候吃东西总是挑三拣四,外婆就会讲她儿时的情况:“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家里穷、兄弟姐妹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周能吃上一次肉就不错了。平时呀,一块腌萝卜也能吃下一碗饭。”在我略微懂事的时候,外婆就开始教我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一次,我问外婆:“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如果没有共产党,穷苦老百姓就得受剥削、被压迫,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根本上不了学,我也不会成为一名教师。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全是因为有了党。所以,我和你外公工作了20多年,还在努力加入中国共产党呢。” 那时,我对外婆说的话似懂非懂,但是,每听一次外婆讲述过去的故事,我对党的向往便增添一分。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除了跟我讲童话故事,最喜欢讲英雄的故事,有英勇无畏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乐于助人的雷锋。他告诉我,这些人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我读小学时,父亲带我去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那些文字介绍、黑白照片、烈士遗物,都在向我诉说着那峥嵘岁月背后的艰辛与不易,都在讲述革命烈士们为了信仰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气概,让我为之震撼。 在我慢慢懂事的过程中,妈妈、舅舅、姨妈,还有堂姐、堂哥,他们纷纷入了党。我暗暗下定决心,待我成年了,我也要加入党组织。 2010年,我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入学报到前夕,父亲嘱托道:“人要有理想抱负,但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风浪和挫折,你就想想红军长征的故事,你也要有越挫越勇的拼劲。希望你好好学习知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2014年通过了党组织的考察,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从此,我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明白,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身份,更是一种神圣使命,我深知肩上的责任。 虽然,现在的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务工作者,但我认为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绝不只是开展学习、组织活动、撰写材料那么简单,我要通过开展学习,让党的思想更好地被大家所理解;我要通过组织活动,更好地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我要通过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发更多的人立足岗位、积极奉献。我将把“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作为工作目标,持续学习,不停进取,从小事开始,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多解难题、多办实事。 只要每个人都能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好工作任务,做到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有一分力就尽一分力,始终践行初心使命,邮政的未来就一定能够生机勃发、蓬勃兴旺。一名共产党员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必须终生为信仰而奋斗;一名共产党员不见得要牺牲生命,但他必须随时准备好为党的事业献身——这就是我对共产党员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