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要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纵深推进中国邮政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化体系既是战略路径,也是重要保障。在集团公司2022年工作会议上,刘爱力董事长强调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对标对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推动中国邮政在“跟跑”“并跑”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增强。去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过去一年,中国邮政各专业对标对表,按照“三大规律”积极推进资源市场化配置,深入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试点,完善市场化招聘制度,推动市场化机制加快建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推进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一直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问题,特别是企业用人、薪酬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仍是困扰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邮政主要矛盾的本质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化业务和相对传统的行政化经营方式之间的矛盾。随着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国内市场正在迸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也同时带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邮政各板块业务都处于充分竞争领域,但缺少竞争的意识、竞争的机制和竞争的举措。要充分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只看自身发展、不看行业发展、不关注竞争对手的做法,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变成对标对表“看得见的手”,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清醒认识市场竞争带来的新影响,必须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按照行业规律、按照市场化机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中国邮政来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其本质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关键是强化对标对表,目的是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机制保障。为此,“强化对标对表,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成为2022年中国邮政要着力抓好的八项战略任务之一。
要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与国家要求对表。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关键任务,上半年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施行。各级邮政企业要锚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切实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岗位管理,破除身份管理,树立看岗位、看贡献的市场导向,以能力评价和业绩考核为基础,打破“铁交椅”“终身制”,实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加大薪酬激励力度,与业绩直接联动,体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从而充分激发企业和员工的活力和动力。
要根据“三个视角”“三大规律”与最佳实践对标。“三个视角”“三大规律”不只是理念,而是生产经营中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各级邮政企业要充分认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遵循行业规律,对标竞争对手成功路径,借鉴行业有益经验;遵循市场规律,对标各环节的最佳设置、各要素的最优配置;遵循价值规律,对标环节结算和激励举措。通过开展全业务、全流程、端到端、各环节、全要素的对标对表,时刻了解客户需求是什么、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是什么、行业先进的做法是什么,在产品服务、工艺流程、定额定编、效率效益、薪酬福利等方面按市场化机制优化配置资源,有的放矢地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市场策略。
要逐步建立分层分类的全面对标体系。要从三个层面建立对标体系。总部层面重点从全局性系统性方面对标,要清楚总部应承担的任务,查找工作上的差距。省级层面重点从执行和落实效果方面进行对标,既要与同业对标,也要与同类省对标,以取得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市场地位。运营层面重点从流程、标准、定额等执行情况进行对标,各板块都要从专业化管理方面分层分类对标改进。要建立健全对标工作机制,推动对标工作落实落细落具体。各层面都要明确对标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针对差距制定系统解决方案,强化责任落实,做到“四个到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坚定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实际行动,实现中国邮政高质量发展,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交上一份亮眼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