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5月20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更好发挥邮政博物馆的特色功能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每到这个时候,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会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运城博物馆考察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立足自身特色,积极开展跨界融合式文创活动,让馆藏文物“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打卡博物馆”已成为旅游新风尚。“博物馆热潮”扑面而来,邮政博物馆如何提高自身热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在各类行业博物馆里,邮政博物馆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其中,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我国唯一收藏和利用邮政、邮票文物进行相关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天津邮政博物馆依托大清邮政津局旧址而建,上海邮政博物馆位于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内,两处建筑均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由济南市邮政分公司全权运营的山东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书信文化主题的博物馆。各地邮政博物馆应突出特色优势,进一步做好藏品的保护、利用、研究、宣传工作,不断丰富集邮文化活动的时代内涵,在方寸之间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历史建筑之美打造特色场景,将文物文化和旅游休闲文化深度融合,更好满足游客文旅需求,提升观众体验;围绕传统书信与数字书信的融合,创新打造书信文化传播的新形态,不断壮大书信文化的粉丝群。总之,邮政博物馆要更好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为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邮政力量。□本报记者 王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