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雪梅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涉及政府、事业单位、国企、私企工作人员以及在校师生等多个群体,参与调查的主要年龄群体为18—35岁,占比为63.6%。 调查结果显示,在订阅报刊的群体中,71%的用户选择了线上渠道订阅报刊,50%的用户将报刊作为工作或学习所需的资料,23.3%的用户对一直订阅的纸质报刊怀有情怀,人文社科类、文学文摘类、时政财经类是最受用户欢迎的三类期刊。在优化报刊订阅服务方面,66.6%的用户建议邮政提供更便捷的线上订阅渠道,50%的用户建议给予老用户更多订阅优惠,43.3%的用户希望邮政投递更加及时、准确以及报刊订阅推介方式更加丰富。 另外,此次调查对部分用户进行了访谈。北京的刘女士是一位漫画迷,她一直在网上订阅漫画期刊。她说:“纸质书是‘永远的神’!尤其是漫画类书籍,更需要从画面上获得信息,纸质版的阅读体验肯定比电子版要好很多。”在某高校工作的任老师,最近刚刚给所在学院订了新一年的《人民日报》《求是》《中办通讯》《秘书工作》等报刊。她说:“比起网上的碎片化信息,这些涉及党政理论知识的报刊更权威,更值得我反复翻阅学习,对我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四川成都的廖女士是一位小学生家长,也是一位报刊订阅的忠实用户。自从孩子上小学后,她就开始给孩子订阅课外阅读报刊。今年,她不仅参与了女儿学校组织的集体报刊订阅活动,还和几位家长组团订了《阳光少年报》。她说:“现在有许多电子版书籍、杂志,但我还是会选择给孩子订阅纸质版报刊,这样可以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而且纸质版报刊阅读起来更有代入感。” 电子阅读时代,纸质报刊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作为报刊发行主渠道,中国邮政需不断丰富报刊订阅渠道,创新报刊订阅形式,为用户提供更大便利,为全民阅读加“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