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智勇 在近代以来的邮政通信中,有一种被称为“代邮条”的具有邮资效力的签条,它与加盖邮票(overprinted stamp)类似。加盖邮票是由于其他原因诸如政权的更迭,临时邮政机构在原有的邮票上加盖数值、文字、图案等,以改变原邮票的发行主体或使用地区等。而“代邮条”较之加盖邮票则更为简捷,1991年由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集邮词典》中对“代邮条”有这样的释义:“由于某种特殊原因,造成适用邮票缺乏,为应急之需,就用木戳将邮资数额及简易图案盖印于纸片或其他票券上,作邮票临时贴用的一种具有邮资效力的签条。” 当然,这种贴有“代邮条”的实寄封,也成为广大集邮爱好者争相寻觅的珍品,因为这种邮品毕竟是出现在一个特殊时期,而且出现的时间也极为短暂,如同昙花一现。 《集邮》杂志(1994年第9期)曾刊登过一枚贴有“代邮条”的实寄封,这是由甘肃省岷县寄往兰州的一枚实寄封,引起笔者的兴趣。可是由于图片太小,邮戳极为模糊,根本看不清楚。因这篇文章是对四川李世琦先生的邮集《中华邮政单位、基数、银圆邮票》的介绍,而这枚实寄封则是这篇文章的配图,因此笔者就与李世琦先生通了电话。李世琦先生在集邮界颇有名望,笔者还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看到这枚实寄封的更大更清楚的图片。没过多久,热情的李老让家人给我传来了这枚实寄封的图片。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这是一枚牛皮纸制竖式信封,由于时间太久,时光已给这枚实寄封涂上了古旧的色彩。信封是用毛笔书写,收件人的地址为“兰州师范学校”,收件人为“陈国玉”,信件是由“省立岷县师范学校”寄出。我们不知道这位收件人陈国玉先生现居何处、是否健在,更不知寄信者为何人。在信封的左上角贴有一张盖有“国内邮资已付”的紫色戳记,同时加盖有一枚邮戳。将这枚实寄封放大到最佳视觉效果,可以看到邮戳是一枚点线三格邮戳。第一格为楷体的“甘肃”两字,第二格有“卅八五月四日”的字样,最下面一格则有“岷县”字样。另外,还钤盖有一枚方形的私人名章。这枚“代邮条”好像用一张信笺裁剪成若干个这种小纸条,仔细看它的背面还有两道格纹。在这枚小小的“代邮条”上,竟然有三种颜色的戳记,即紫色的邮资已付戳、黑色的日戳和红色的名章。 笔者在《甘肃集邮文萃》一书中查看到,在1949年岷县解放前夕,岷县邮政局局长罗纶曾命用刻制的“邮资已付”木戳盖在一些纸片上,同时还在每枚纸片上加盖自己的私章,当作邮票使用。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代邮条”,当时这种邮资凭证发给了西塞、大沟塞、茶埠、官亭、化马、临江、通北口、苇子坝等乡镇邮政代办所使用。后来,岷县邮政局改用延安宝塔山加盖邮票后,罗纶命将已发的、尚未售出的这种“代邮条”收回、封存,不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