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武义县邮政分公司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将传统函件业务与广告传媒、党群服务深度融合,走出一条适合函件业务发展的新路。短短三年多时间,该分公司先后完成13个文化礼堂的建设项目,实现函件业务收入260多万元。今年已签约6个布展项目,预计业务收入达169万元。
找对路子 拓展发展空间
邮政传统函件业务逐渐陷入发展低潮,要想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子,必须懂得利用现有优势,通过与政府及党建工作相结合,为业务转型升级找准方向。
武义县分公司从定期浏览、分析政府网站信息入手,实时掌握政府工作最新动向。2013年,浙江省《关于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意见》的文件进入了团队人员的视线,成为启动文化礼堂建设项目的契机。乘着农村文化礼堂和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武义县分公司函件负责人杨文振带领团队成员精准分析、深入挖掘邮政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项目的优势,从建设费用、营销渠道、团队人员、市场潜力四个方面明确了邮政函件团队参与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为尽快拿下这个项目,营销员利用渠道优势,通过宣传部门拿到当年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计划表,根据计划上的名单去粗取精,确定营销目标、制定营销方案,在营销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村领导的充分认可,成功迈出了对外营销的第一步。
迈出步子 成立专业团队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武义县分公司组建了一支由7人组成的文化礼堂建设专业团队。从方案策划、资料收集、平面设计、场地规划、布置选材等方面,对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实行“一条龙”服务,确保每一个文化礼堂都能达到规范标准的要求,使每一个文化礼堂都能顺利通过验收。
文化礼堂重在“文化”二字。不能深入挖掘每个村的文化内涵、讲好文化故事,就不能形成有特色、有区分度的文化礼堂。为解决这一难题,武义县分公司在“人”上做文章,聘请了两位教师,一位是曾经参加过县志撰写的倪老师,一位是当地的退休老校长。他们不仅对武义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还十分善于开展农村调研工作。通过与当地村民闲谈、入户调研、查阅史志等,项目组收集了许多宝贵素材。
武义县分公司函件团队还通过头脑风暴会议,将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文书、村志撰稿人聚集一堂,共同商议文化礼堂建设方案。大家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对一个内容从初稿到定稿要反复修改10多遍。正是这种精益求精、不畏艰难的工作态度,为不同村礼堂的文化定位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经过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2015年11月,由武义县分公司承建的首个文化礼堂——巩宅村文化礼堂封顶落成,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做成样子 推广熟溪样板
2017年,武义县分公司承建的熟溪村文化礼堂项目业务收入达到143万元,突破了该分公司文化礼堂项目收入的最高纪录,成为函件转型升级的一个亮点。
团队成员根据熟溪村的村情、村况特点,将“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堂一格”的要求深植其中;同时围绕党建工作要求,将党建示范基地、党建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等功能和特色有机融入其中。
在熟溪村文化礼堂建设方案中,项目组根据熟溪村历史文化,尤其是抗战期间石龙岗萤石矿曾被日本人掠夺的历史,以“红色精神”作为文化定位,专设红色教育馆,营造了浓浓的红色氛围。落成后的熟溪村文化礼堂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受到了村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为今后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武义县委书记张新宇视察熟溪村文化礼堂后,对邮政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文化礼堂改变了传统的建堂模式,采用建管结合的方式,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不但有创新、有深度,而且上档次、上规模,达到了弘扬和传承村史文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