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公司是美国以太空探索技术而著称的企业,可是,最近他们却“跨界”从上天转到下海造船去了,这是咋回事呢?
原来,火箭的整流罩价钱不菲,每个价值600万美元。可是,当火箭发射升空,整流罩与火箭分离、掉在海里被海水腐蚀后就没用了。如果能在它掉入海中之前接住、再循环利用的话,可以节省不少钱。于是,SpaceX公司就想法造了一艘名叫“史蒂文先生号”的船。船的四个大臂从甲板上方伸出来,支撑着一个亮黄色的大网,这张网面积近3700平方米,用于接住空中掉下来的整流罩。
可是,整流罩以自由落体速度从天上往下掉,那是多快,搞不好网没接住,还可能把船砸烂了?别担心,SpaceX公司在整流罩上安装了冷却氮气推进器,使其在降落过程中能够稳定下来。一旦整流罩减到一定的速度,装备有卫星定位系统的降落伞,就将在水面上空约8公里处展开。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降落伞将使整流罩轻轻滑入“史蒂文先生”的网中。这一办法的可行性是很强的,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地试验。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完这则充满奇思妙想的新闻,笔者有两点深刻的感受。
其一,SpaceX公司为了节约成本,敢想,敢创新。该公司虽然做的是“高大上”的航天生意,可以说是财大气粗,但是在公司运营上绝不毛手毛脚,懂得精打细算、降本增效。上文提到了,每个整流罩价值600万美元——相当于火箭造价的1/10。而船可以用上几十年,只要这样的回收方式成熟了,今后循环利用的整流罩可能成百上千计,省下可能是数以亿计的美元。所以,为了节省成本,他们虽然脑洞大开,但找到了节支的关键点,也拿出了别出心裁的解决方案。
其二,敢做,即便是高难度的方案,只要能实现价值,就敢于去尝试。SpaceX公司不仅把海上回收船造出来了,而且还不停地实验“折腾”,目前他们新升级的网是第一代网面积的四倍,不仅更大且更结实,而且敲定近期再次出海尝试火箭上天、捕捞整流罩的实战。这节奏,真是够拼的。说到做到,知行合一,焉能不成就大业?
笔者认为,他们这种上天下海、锲而不舍地去努力实现节约成本的精神,当值得我们各行各业学习。当前,邮政企业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成本压力不小,而为了更好地履行普遍服务的职责,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当然,我们也处于有利的环境中,处于向信息化、新技术化快速升级过程中,新技术、新生产模式为我们更好破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看着别人这样高难度的节支方式都愿意坚持不懈地去尝试,我们也当加倍努力,敢想敢干,开创新篇。□陈云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