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在沂蒙山革命老区,邮储银行山东省沂南县支行的邮储人帮助当地村民实现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沂南县支行已累计投放扶贫贷款3.47亿元,惠及贫困户1000余户,实现对全县16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的全覆盖。
信用村建设求突破
“村民贷款都会找邮储。”说起南栗沟村的信用村建设,沂南县支行行长李海峰颇有些自豪。2017年10月,沂南县支行在前期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将南栗沟村作为信用村建设试点村。凭借传统小额贷款、新型农业主体贷款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产品支撑,沂南县支行很快得到了南栗沟村村民的认可。截至目前,沂南县支行已向南栗沟村授信166户、金额1429万元,覆盖了全村50%的劳动人口和100%的经营资金需求,是该村资金需求的唯一提供银行。
在沂南县支行的资金支持下,南栗沟村产业结构悄然发生变化,由原来单一大棚蔬菜种植逐渐建立起集蔬菜种植、观光采摘、有机绿色蔬菜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近期,沂南县支行还将向南栗沟村发放400余亩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进一步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担保难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沂南县支行在全县共建成信用村48个,通过“银村合作”平台累计投放资金1.9亿元,实现了“整村授信”“批量开发”,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
推进扶贫贵创新
“20世纪80年代,我们村的蔬菜种植产业就起步了,但因为一直缺少资金投入,种植规模上不去,村民很难靠种菜致富。多亏了邮储银行的金融扶贫资金,村里建了不少钢结构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提升。”南栗沟村党支部书记解忠士提起了沂南乡村的过往发展。沂南县支行可说是参与当地扶贫的金融生力军,截至目前共参与发放富民生产贷4900万元,带动近1000户贫困户脱贫。
在金融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沂南县支行发现农村金融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亟须解决:一是扶贫信贷产品针对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群众不能突破界限享受这一优惠;二是沂南县贫困发生率仅为10%左右,更多的非贫困群众,如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返乡创业青年以及部分已脱贫群众普遍缺少发展资金;三是沂南县是特色农业大县,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迫切需要一种规模适中、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普惠性金融产品加大支农投入。
发现了问题就要创新性解决。2016年,在沂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沂南县支行综合以上问题,围绕创新一款定位精准、规模适中、利率优惠、手续简便、惠民支农的普惠性金融产品的目标,在深入4个乡镇、6个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产品方案并上报总行批准同意,在全国首次推出了“富民发展贷”,与扶贫小额贷款形成产品互补,填补了农村金融市场空白。2018年,“富民发展贷”荣获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创新金融产品”称号,也是唯一入选的县级行金融产品。
“两权”试点抢先机
沂南县是全国“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试点县,沂南县支行借助这个政策利好,创新性地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作为抵押增信措施纳入“富民发展贷”授信范围,实现了以权融资,解决了农村群众贷款无抵押难题。
“利用邮储银行提供的贷款,我今年1月建了4个钢结构大棚,用不了一两年,大棚蔬菜的收入就能把建大棚的成本给抵了。”南栗沟村的种植大户刘京庆说。他还带动了不少贫困户与他一起在大棚种菜,这些贫困户脱贫之后,还可以申请沂南县支行的“富民发展贷”建设自己的大棚,巩固扶贫效果。今年,刘京庆通过“两权”抵押,依托大棚蔬菜基地,还成立了“京庆农业开发公司”,通过农村电商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
据了解,沂南县支行通过“富民发展贷”累计为辖内1500余名大棚蔬菜种植户新建、改建新式高效温室大棚提供资金支持,投放贷款资金超过1.2亿元,为产业发展摆脱粗放、低效,向质量兴农、科技强农的新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在“富民发展贷”帮助近2500个家庭拥有了自己固定的产业,平均年增收入8万元以上,实现了小康生活。
“富民发展贷”可以说是一款普惠金融产品,贷款人可以是已经脱贫的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可以是普通群众。贷款额度为10万元,贷款期限1年,到期可转贷1年。由于有了政府贴息和第三方担保服务,每万元贷款利息一年仅为365元。该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欢迎。当地村民编了顺口溜:“富民发展贷,幸福365。政府发红包,百姓忙致富。” □曹曦予 林丰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