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金融·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心理角度解读市场乱象之源与整治

    自从市场乱象整治活动开展以来,笔者一直在思索:引发众多市场乱象的源头是什么?乱象的本质是违规,而违规行为却屡禁不绝,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试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解读违规之源以及如何整治。 

    行为人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 

    违规动机是指刺激、促使违规行为人实施违规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笔者通过对银行违规行为的分析,发现行为人的违规动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内因 

    内因指行为人实施违规行为的自身原因。 

    一是牟利。指通过实施违规行为,达到谋取单位或个人利益的目的。这类违规行为通常性质严重,甚至涉嫌违法犯罪。其中一类是直接获取非法利益,如内外勾结挪用客户资金、非法吸储不入账、非法集资、违规放贷,甚至抢劫金库等;另一类是间接获利,如为了个人或单位完成发展任务,获取上级奖励或业务提成,从而弄虚作假、违规发展甚或铤而走险。 

    二是偷懒。有些行为人实施违规行为不是为了牟取利益,只是图省事、偷懒,主要表现在一些性质轻微的行为上。如普柜交接班要当面点清,有时为了早下班就只对大额款项进行清点,未对零钞清点等;支行长要对非现场授权进行核实,但当他有事务耽误或回到支行时间已晚不想再加班时,就不进行核实等。其他的还有漏签字、少签字、字体潦草、签错位置、写错日期等。这些也是屡查屡犯违规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是不知。有些情况下,行为人实施违规行为并不知道是违规,原因是不知道相关规定。这种情况多数表现在一些新业务刚推出时,由于培训不到位而出现违规行为。而对一些不常用的操作,当第一次遇见时,也容易出现操作错误。 

    四是无意识失误。有些违规行为很难理解,比如一个员工一直操作都很合规,档案凭证都整理得很好,但突然出现一笔低级错误。这应该是无意识失误。员工面对一天的紧张工作,或某一天接待客户特别多、业务量特别大,或某一天家中有急事要料理,或生病不舒服等,均容易出现分心、厌烦现象,从而发生低级失误。 

    (二)外因 

    外因指行为人实施违规行为的外部原因。 

    一是被迫。被上级领导指使、安排、强迫实施某类违规行为,包括行为人知道是违规行为,也知道带来的不良后果,但迫于领导命令、指使,不得已而实施,因为不实施将面临领导的要挟和报复。还有的行为人不知道是违规行为,或者不知道将带来不良后果,一般指受到上级领导的蒙蔽而实施,如把完成团队的发展任务当借口等。也有行为人因自己的某种错误被他人作为把柄相要挟,不得已实施某种违规行为,包括直接参与他人的违规行为,或默认他人的违规行为而不举报等。 

    二是诱惑。自身没有实施违规行为的故意,但因受到外部的诱惑从而实施违规行为。其中一类是大家都以某种方式去发展业务,不仅取得了业绩,还获得某种奖励,在这种诱惑下自己也就那么做了。如要求贷款客户把资金存入定期或购买理财等。另一类是受到客户利益引诱而实施违规行为,如客户为了获取贷款许以回扣或好处费,信贷员觉得难以被发现而实施的违规行为。 

    三是盲从。该类违规行为多发生在单位管理比较松散、合规意识淡漠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大面积违规行为。某单位在发放小额贷款时,为了充业绩、上数字,普遍采用冒名贷款、被贷款、集中用款等方式发放贷款,结果造成大面积逾期。对员工来讲,因为大家都那样做,自己也就跟着做了,明显带有盲从、集体违规的特征。 

    违规行为的表现和处理 

    无论是出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实施违规行为,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违反总部和银行业协会制定的“十个严禁”“三十个严禁”等有关禁令的行为。由于这些“禁令”内容不多,员工大多数都能掌握,所以这类违规行为常带有故意性,其目的也具有获取更大不法利益的特征。 

    二是违反总部制定的各项业务、各个层面的基本制度,如小额贷款管理制度、公司业务管理制度、支付结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三重一大”制度等。违反基本制度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也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三是违反部门或分行规章的行为。这部分规章大多是对基本制度进行解释、说明和补充,是针对一些操作细节的规范。违反此类规章的行为,多是一些不规范、不严谨的操作问题,常常屡查屡犯,多不具有故意性,危害性不大,在处理上以规范、整改为主。 

    从当前治理违规行为的情况看,对违规行为的处理还有不足之处。一是处罚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当前开展的各项专项检查活动,习惯把加大处罚力度作为有效手段,而教育警示的作用未得到发挥,特别是对非故意违规行为人实施重罚,就会显得重点不突出,对没有故意违规动机的行为人起不到教育作用。二是重不该做什么轻应该做什么。各类检查往往习惯于指出行为人哪些地方做错了,要受到什么处罚,但很少指出应该怎么做,这往往引起被检查人的异议和不满。三是忽视物防技防的作用,仅靠教育和处罚收效甚微。邮储银行去年实行集中授权、今年推行电子印章,对防范该方面的违规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还需要加大推行力度和范围。 

    全面治理违规行为的建议 

    一是确立依规治行的基本战略。依规治行就是依照体现员工意志和银行规律的规章制度治理银行,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银行,银行的各类经营管理活动必须依照规章制度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只有高擎依规治行的大旗,才能最终实现合规立行,不断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规可依。要发挥顶层设计的职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有法可依、有规必依。同时,在制定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要注意发扬民主,听取员工意见,切忌闭门造车。 

    三是始终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当前,各职能部门是规章制度的“执法”主体,就检查问责来说主要是法律合规部门和审计部门,但各部门之间在执法权力上没有严格界限,存在谁检查、谁执法、谁问责的问题,而对于非专门的检查部门来说,由于缺乏执法实践,效果常常难如人愿。因此,要整合权力,分工负责,法律合规部和审计部要承担全行的问责处罚职能,对于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应一律由法律合规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其余部门无此权限。其他职能部门只负责条线内的检查和问责,问责措施不包括作出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需要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的,应把违规线索移交法律合规和审计部门调查处置。同时,还要严格“执法”,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程序和证据都要符合规定,坚持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员工的申辩和举证权利。 

    四是大力推动全员守法,人人合规。员工是规章制度实施的主体,是全面推进依规治行的根本力量。员工知法、信法、守法是依规治行的基础。在这方面,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守法,要求员工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其次,要多层面、多渠道、多方式推动全员合规,深入开展合规宣传教育,开展长期常态化的学规章、学制度活动,让“尊法、守法、用法”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自觉远离违规。同时,还要开展合规之星、合规模范的评选,给予合规员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让员工感到管理和发展一样重要,从而养成自觉合规的习惯;要加强物防技防的应用,让科技不仅引领业务发展,还要引领合规水平的提升,形成不敢违、不愿违、不能违的良好环境。□殷建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