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飞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悔30年
□陈恩涛

    我是农民的儿子,出生于三年自然灾害年代,成长于“文革”时期,锻炼于人民军队,就职于邮政大家庭。时至今年,我的工作生涯整整30年。这30年来,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其中四分之三的时间我是与邮政大家庭一起度过的,参与并见证了邮政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 

    说起与邮政的缘,应该从儿时算起。 

    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十分匮乏。年少时期,我的生活是单调的,除了上学读书,偶尔看一场革命教育电影,并无其他的文化活动。沾了父亲是生产队长的光,我不时地能看到《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等党报。那时,村子里没有村部,生产队订的报纸,邮递员隔三岔五将其送到我家里。于是,我比同龄人多了一个浏览报纸的习惯,后来剪贴报纸成了我的业余爱好。有的文章在报纸上连载,但中间有“断档”的现象,我就主动向邮递员询问那期报纸。在我眼里,邮递员成了除大队干部外到村子里次数最多的外来人。尤其是邮递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敬业、奉献、吃苦耐劳精神,在我的心灵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1978年底,我由农村来到隶属于南京军区的上海警备区服役。我所在的兵团位于一座小岛上。这里曾经是战略要地,是上海的“门户”、杭州湾的“咽喉”。这里通往陆地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部队登陆艇,正常条件下,需在海上航行大约两个小时。遇到台风季节,十天半月都开不了船。每个连队仅连部有一部电话,是军队内线,供战备之用,不对战士开放。于是,书信往来便成了战友们军事训练和军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10年的军旅生涯中,我又与邮政续缘了。无论是向父母报平安,还是离开本岛赴陆地学习与培训、向连首长汇报学习成果,向战友畅叙友情,靠的是“鸿雁传书”。 

    “家书抵万金”这句古语,或许在军人眼里更有意义。我到部队的第一年,正值我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时期,我们团的战友先后分3批赴前线参战。尽管当年我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但是与其他战友一样,先后向组织递交了两份请战书,有的战友甚至用写血书的实际行动来表达上前线参战的决心。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也不知道儿子是否上了前线,远隔千里的父母亲整夜无眠,思子心切,日日夜夜在祈祷儿子平平安安,天天在盼望着远方儿子的音信。在这个特殊时期,邮政作为使者,一刻不停地在向千千万万个家庭报送平安的信息,全心全意诠释“传邮万里”的真谛。 

    在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形势下,1987年7月,我脱下穿了10年的军装,从华东师范大学脱产2年学习毕业后,带着在部队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的各类成果,来到了隶属于安徽省邮电管理局的安徽邮电报社,从事记者与编辑工作。 

    在邮电和邮政历届领导和许多同事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先后担任了《人民邮电报》驻安徽记者站和《中国邮政报》驻安徽记者站第一任记者以及站长、安徽省邮政新闻宣传中心负责人。得益于这份职业,我有幸目睹了邮政的一步步发展,用一篇篇报道记录了企业的不断壮大。 

    邮政独立运营之初,安徽省邮政业务收入仅8亿余元,经过安徽邮政职工近20年的顽强拼搏,2017年,安徽邮政业务收入达到65.17亿元。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通过全国邮政人的共同努力,邮政实现了大跨越式地发展。在2018《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邮政收入规模与上年相比前进了6位,位列第113位,跻身世界邮政前列。 

    在我从事邮政宣传工作的30年里,邮政企业不断涌现出像王顺友、尼玛拉木、其美多吉、何健忠等全国先进典型人物;在全国“两会”上,邮政职工当选人大代表,积极参政议政,共商国是。 

    实践证明,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就没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更没有我个人的成长进步。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我想感恩邮政不断地为我提供锻炼与成长的平台;感恩组织的培养、教育、帮助和提携。我敢肯定地说,从邮30载我无怨无悔。祝邮政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