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飞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
□谢成章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伟大的历史进程揭开了新的篇章,邮政行业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迈进了时代的潮流。 

    20世纪90年代,我有幸从老区来到北京求学,并在京城加入了邮政行业。那时正值邮电大发展时期,有些事今天看来风轻云淡,在当时可是潮起潮落,击打在我的心头。 

    历史回响,时光倒流。 

    北京和平门,北面与长安街的直线距离约800米,天安门、前门近在咫尺,南边紧邻新华街、琉璃厂,是老北京的文化地名之一,这里,也曾是中国邮票发行、经营的中心枢纽。1985年,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在和平门成立。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的弟子吴作人大师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成立,是集邮文化和邮政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 

    北京贡院,是明清时期朝廷乡试、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邮电部在东城区贡院立项,新盖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办公楼、展览厅。 

    2002年,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从和平门迁至东城区贡院西街六号,此举有效解决了展厅狭小的问题,也大大改善了保管藏品、做专业研究的客观条件。为了进一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博物馆主管部门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先后对邮票博物馆进行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中国邮政历史展厅的文字大纲设计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07年8月22日,邮政政企分开半年多后,焕然一新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现珍藏有邮政历史文物8000多件、清代以来发行的邮资票品30多万种,馆藏之丰富,让人们能够清晰、完整地看到邮政发展的历史脉络,感受邮政文化的永恒魅力。 

    改革开放后,邮政邀请许多大师参与邮票的设计和创作工作,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也因此收藏了许多邮票设计大师的原图和原稿。陈之佛、周令钊、黄永玉、曾孝濂、靳尚谊、韩美林、范曾……这些艺术大师们的神来之笔与邮政越发精良的邮票印制技术相融合,共同绘就了一张张富有民族风格的“国家名片”,于方寸之间见证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建设是中国邮政不断发展壮大的产物。除了北京,全国其他地市也相应设有邮政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其中,有天津邮政博物馆、河北怀来鸡鸣驿邮驿博物馆、黑龙江邮政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等,数量之多不可尽数。 

    这些文化设施在各地开花结果, “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的邮政情怀被保存其中,向世人展示了邮政文化的风采,诠释了邮政人的奋斗足迹和拼搏精神,体现了邮政人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的发展过程。它既是邮政文化的赞歌,也是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绽放出的艳丽花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