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产单位还真离不开他们。特别是在‘双11’‘双12’期间,他们每天分时段将在途车辆数据以及哪些路向车辆来得多等情况,都通过QQ工作群报给我们邮件处理中心。这样我们心中就会有底,可以及时根据这个数据安排邮件的接发和分拣处理。一到旺季,有他们在,我们就不担心了。”成都邮区中心局邮件处理中心业务人员吴朝亮说的帮了他们大忙的,就是该局双流指挥调度中心的数据分析组。
大数据分析作为当前的一个技术热点,这两年来也得到了成都中心局的高度重视。早在2016年,该中心局领导就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提出要将数据分析运用到网运生产中。分管生产的袁益述副总经理带领生产指挥调度中心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就如何开展大数据分析进行专题调研,不断推进该项工作。从2017年“双11”开始,每次旺季高峰期,成都中心局都会特别成立一个由基层选拔出的“90后”新生代组成的数据分析组,兵分几路入驻各个生产场地,通过对生产数据的精准分析来预判生产形势,供管理层参考、决策。这个小组的组长是24岁的女生王饶颖。
2016年从吉林大学毕业后,王饶颖来到了成都中心局,当时经过轮岗工作培训后,她被分在机场路邮件运输分中心做统计工作。分中心来来往往的车辆多、邮件量大,数据看上去很复杂。为了做好手头的统计工作,做事一向用心认真的王饶颖开始思考如何用大数据分析法来完善自己的工作。有了这个想法后,她开始在网上查阅资料并订了一些网课自学,然后有事没事就跑去请教业务管理人员。“要想做好数据分析,必须精通业务生产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晓得那些空洞的数据实际代表的含义。”王饶颖说,“以前读书时学过一些简单的电脑编程,当时也很喜欢。现在正好派上用场,结合分中心业务生产上的相关数据,通过电脑程序的运用和加工分析,很多工作一下子就变得简化了,最关键是不仅解决了统计中计算量大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找出一些生产运行的规律,这样生产上应对起来也可以变得有序一些。”王饶颖谈起摸索运用数据分析时很有自己的心得。
2018年“双11”开始时,王饶颖被特别指派担任指挥调度数据分析组的小组长。“虽然这个小组只有三个人,但是作用还是挺大的。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我们从大量看似杂乱无章的生产数据中分析预测出24小时所有邮件的流量流向、在途车辆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控‘双11’各环节的信息,从而布控全局的生产。”指挥调度中心负责人卿明肯定了数据分析组的重要性。
从2018年11月6日开始,王饶颖和数据分析组里的小伙伴们就开始了分析工作,备战“双11”。“我们要将生产系统里提供的原始数据分类加工,通过一些软件程序对目标数据进行分析筛选,找出我们需要的,最后确定中心局的邮车运行时间、到达时间、邮件流量流向。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还是有点费神的,我们三个人一人一台电脑,每人每天12个小时时时刻刻盯着屏幕看,上面密密麻麻、枯燥无味的数据常常使我们眼花缭乱,而且在运用程序来计算、提炼数据时,也不能马虎,因为稍微有差错,数据就会不准。”谈起数据分析时王饶颖一脸不敢掉以轻心的表情。作为数据组的“带头小年轻”,她不仅自己要进行数据分析,还要手把手地教会两个小伙伴如何更快捷高效地取数和提炼数据。小组里的成员不多,又都是“90后”,大家在一起很开心,中午用餐的时候一起点外卖、吃好吃的,吃完后又一起鼓着劲干活儿。有了“双11”的实战,王饶颖和小伙伴们在“双12”处理起数据来更是游刃有余。
最终,成都中心局胜利迎战“双11”“双12”旺季高峰,在日均处理量达130万件、单日峰值突破170万件的“双11”奋战过程中,数据分析组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他们对“双11”“双12”期间的总处理量、接卸车次、三个生产场地运行情况、与上年同类数据分析对比情况等都进行非常精准、全面的分析,为全局的旺季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张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