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飞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月5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念小镇邮电所
□陈泉辛

    每年大山里野樱花盛开的时候,我都要回一趟故乡赤壁,每一次路过随阳小镇,总是不经意之间能够瞥见一个邮电所,就是这一个老旧的普普通通的石头房子,曾经留下我少年时代的点点滴滴,珍藏着一个纯真少年的希望和梦想。如今,故乡的那些事物逐渐逝去,但对小镇邮电所的记忆却不曾远离,且与日俱增。当我在武汉的公寓里隔三岔五地收到样刊或者稿费通知单时,小镇邮电所就不断地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邮电所位于随阳镇的西头,靠近出山公路的十九公里处,从我们老虎岩村步行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是一个类似鄂南民居一样的、普通的石头房子。在邮电所周边,有几片用竹篱笆围绕着的菜园,常年种着一畦畦的、绿油油的青菜。邮电所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就是一片绿,那绿色的门窗,门口空地上绿色的邮筒,四周的绿色菜园,与靠近山脚下的苍松翠柏连成一片,包括一些不知名的本土野生树木,形成葳蕤之气。这些记忆中的绿,时时刻刻在我的脑海中鲜活着。 

    说起邮电所,我不由地想起大山里长期坚守在一线的邮递员。那是在每一个明媚的春天,随阳林区竹海苍茫,大地上草木萌发,老虎岩村在春风的吹拂下,层层叠叠的梯田向着竹海延伸,田间开满了金黄的油菜花,蜂飞蝶舞,山鸟欢啼,经常能够看到穿着墨绿色标志服的邮递员骑着绿色的自行车,在乡间的小路上颠簸,车座后面是两个鼓鼓囊囊的大邮包,里面都是送到老虎岩村小学的报纸和信件。每逢春天雨水多,山洪暴发时,泥泞的田埂上,邮递员脱下雨衣,用雨衣把邮包包裹保护起来,免得被雨水淋湿。而邮递员自己却浑身湿透了,每当看到这些场面,令人十分感动。 

    真正与邮电所几个职工打交道,还是我念随阳中学初中一年级的时候。那时,我开始尝试向各个报刊投稿,每一次写完作品,也不管作品是否青涩,是否欠打磨,便方方正正地誊写在稿纸上,然后用复写纸认认真真地复写一份,便往邮电所里赶。那时候投稿,我每次贴好邮票后,都要等到邮电所的工作人员亲自给邮寄的信件盖好邮戳,才放心离开。一来二去,邮电所的人都对我这个“愣头青”有了深刻印象,与我渐渐熟悉起来。 

    那时候,供销社买不到的书,必须到邮电所订阅。我在小镇的邮电所订阅了《辽宁青年》《新闻前哨》《山花》《今古传奇》等刊物,通过这些刊物,我学习到了武侠小说和现代诗的写作技巧。后来,通过书信认识了许多良师益友,丰富了我的人生。 

    小镇邮电所,给予我无穷无尽的期盼和欢乐,也给予了我许许多多幸福美满的回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