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竹是古典园林红花绿叶的点缀,更是大山深处富于生机的代表之物。
姑苏园林沧浪亭的箬竹时隐时现,这区区一小方,倒不如去峨眉山瞧瞧蜀南竹海。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峨眉山,也是一个与竹和竹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地方。竹以其挺拔的外形被人们所喜爱。在文人的诗句中,竹虚怀若谷,清高俊逸,是诗;在画家的笔下,竹生而有节,气韵高洁,是画;在国人的眼中,竹被赋予难能可贵的品质,成为高风亮节、宁折不屈的象征。
来到三苏祠,已是傍晚。看着连片的竹林把古老的祠堂装扮成绿的世界,让人心潮起伏。袅袅婷婷的竹子,那修长的身躯,似苗条的少女,展现在游子的面前,涌动着可爱的情怀。忽然间,起了风雨,密密的雨点迎面而来。细雨飘落,给周围的竹子染上了一层郁绿,浓雾逐渐将青青的翠竹笼罩,更赋予了竹林一片神秘。那一片神奇的竹林,让游子的心中荡起双桨,奔腾不息走向远方。
根深叶茂的竹子,风雨过后,宛如一片舞动的海。在绿色竹林的掩映下,一块刻有“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的石墩透露出了大自然无私馈赠的慷慨与人类的生存智慧。
纵观古今山川,唯峨眉荡气回肠,那缥缈的云峰,如烟似雾,那幽谷丛林,郁郁葱葱。行走在高山流水间,只见泉水涌动,尝来清澈甘甜。两边溪流,似玉带伏藏于仙雾深处,细听声音,由远而近,泠泠作响,似真似幻。林间鸟儿欢快而起,洒下一串清脆的音符,令人心旷神怡。蓦然,忽见一灵猴蹿于巨石泉水间,抚眉弄姿,形态可爱,令人喜不自胜。
不知不觉来到了洪椿坪,坪上建有千年禅院。一进寺门,“洪椿晓雨”四个耀眼的大字横陈在眼前,让人一目了然。坐在寺院门口,倾听那梵音袅袅,不绝如缕,让人沉醉忘归,遐想万千。
自古以来,竹子的风韵独特,一直是雅士的钟情对象。白居易曾言:“水能性淡是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邵谒写过:“竹死不变节,花落有馀香。”竹子的品格始终神圣地铭刻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灵中,古人之爱竹,举不胜举。
眺望着这片绿水青山,我的脚步久久停留在这青翠欲滴的林海。晚间的斜阳映照着这片肥沃的净土,郁郁葱葱的竹子,一片连一片,形成了海的世界。路边竹叶上晶莹的水珠打湿了我的衣襟,我也毫不在乎。只见那碧绿的叶片,玲珑剔透,如碧玉般的光亮,让人不忍割舍。晚风吹过,竹影摇曳,如诗如梦。 离开洪椿坪,此时,峨眉已是遥遥仙山。这片净土,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