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在广东省陆河县东坑镇大新贫困村,一种独具特色的金融扶贫模式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融资大难题,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截至2018年底,陆河县东坑镇大新村100%完成2018年脱贫计划。
“像我这样的身份能在银行贷到款,真没想到,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却如愿以偿,真是要感谢政府,感谢邮储银行啊!”广东省陆河县东坑镇大新村贫困户彭少术道出了心里话。
大新村是邮储银行汕尾市分行定点帮扶贫困村。该分行在定点帮扶大新村脱贫方面做了很多细致入微的具体工作。其中,“扶贫扶智”工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该分行选派了陆河县支行副行长吕学明脱产到大新村担任第一书记,起到了很好的沟通和纽带作用。该分行还举办金融精准扶贫宣讲会,通过集约批量进村入户宣讲的创新模式将金融扶贫政策及相关金融扶贫知识向贫困村民做了全面详细的介绍,使金融扶贫惠农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
“依靠政府发放的产业奖补资金,我种植了20亩青梅、10亩火龙果、3亩芋头,还有3亩红薯。虽然产业做起来了,但买肥料、安装水管浇灌设施等还急需3万元。学明书记多次到我家中了解有关情况,把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服务前移,送有关贷款表格材料到我家中,并详细讲解需要提交的材料还指导填单,帮忙联系县扶贫办,大大方便了我们贫困户。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坚定了我的创业信心。2016年,我家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000元,如今,我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邮储银行放款快、服务好,金融扶贫政策真好!”彭少术说道。
汕尾市分行针对当地有劳动能力、有脱贫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出“精准扶贫”模式,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大大激发了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贫困户彭炳林属“70后”,家庭人口7人,5个小孩均在读书,家庭负担重。在获知相关信息后,彭炳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邮储银行陆河县支行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虽然彭炳林家境贫寒,但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在上门调查后发现,其勤劳善良,擅长种植,且信誉良好,于是,决定向他发放3万元贷款用于青梅扩大规模和购买生产物资。他利用这笔贷款和个人自有资金发展青梅种植,目前,已种植青梅18亩,预计年收入可达3万元,大大增加了家庭收入,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13000元,超过脱贫水准。彭炳林对此深有感触:“是上级政府和邮储银行的扶贫小额贷款帮了我的大忙。”
彭少术、彭炳林只是大新村脱贫的一个缩影。在助力大新村脱贫的过程中,汕尾市分行的金融支持既解决了有志脱贫的贫困户资金紧缺难题,又有效地克服了“等、靠、要”等传统扶贫中越扶越贫、越扶越懒惰的弊端。
事实上,并非所有贫困户都能向邮储银行申请扶贫小额贷款。申请贷款的贫困户,必须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且要有劳动能力,有相关产业项目,有偿还能力,信用良好。由贫困户本人填写申请表,村委会进行审核筛选后,再由县扶贫办盖章确认交邮储银行办理。邮储银行根据申请表进行上门调查办理。此外,必须本人前来办理,且要与信贷人员拍照留影。该贷款采取了政府担保贴息的方式,在邮储银行开立风险补偿基金,解决了金融机构高风险问题。目前,汕尾市分行扶贫小额贷款不良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脱贫攻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据悉,自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汕尾市分行切实把扶贫工作责任扛在肩上、系在心头、抓在手中。截至2018年末,该分行净增扶贫小额贷款500多万元,走访贫困户12000多户,应贷尽贷率达100%,提前实现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3个100%”的扶贫工作目标。□洪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