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姐在不在?”张苏滩粗粮经营户王春玲走进邮储银行甘肃省兰州市雁西路支行问道。
“刘大姐,你换岗了?怎么不说一声呀,我们去送送你。”两天后同一个电话,“刘大姐,你啥时候回来呀?叫几个人中午一起吃饭。”
刘大姐全名刘晓玲,是雁西路支行的个金客户经理。热心待人、办事认真是她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在邮政工作27年来,她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邮政人精神,不仅激励着身边的同事,也感动着与她接触过的每一位客户。
融入
“在外行人看来,邮政工作既轻松又让人羡慕。”1992年,刘晓玲上班之前也抱有这种想法,但工作后,她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吃的水是井水,很咸,就算泡很浓的茶也去不掉那种涩味;住的是单位宿舍,一到冬季又冷又潮……对于刚从大城市来的大学毕业生刘晓玲来说,心理落差很大。“我都记不得哭了多少次鼻子。上班一周后,我就打电话给家里,告诉家人动了离职的念头。”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刘晓玲仿佛又回到了刚刚迈入邮政大门的那个年代。后来,是父亲的鼓励和同事的关怀让她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特别是看到乡亲们接到远方亲人的电报、电话或收到寄来的钱时所流露出的喜悦,我就非常自豪,因为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付出。可以说,正是这段基层经历,让我不再害怕吃苦。”刘晓玲略显激动地说。
能吃苦的刘晓玲,在业务上从来没犯过难。但有一次,领导将一批先进人物的材料交给她,让她用计算机制表打出来,那次她是真被难住了。刘晓玲上学的时候没学过计算机,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之又少,那次,她忙了一晚上也没完成一半。“当时,我完全可以对领导说‘我不会’,这事情就过去了,可这不是我的性格。”为了不把工作搞砸,刘晓玲通过打字复印社完成了工作。从那以后,她暗下决心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别人一天学会的,我花两天甚至一周也要把它学会。别人会的,我要学精;别人不会的,我至少要明白,不然对不起身上穿的邮政制服。”刘晓玲说。
转型
2006年,刘晓玲调至兰州工作。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岗位,刘晓玲依然坚持认真学习、勤奋工作,用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每换一个岗位,就要面临新一轮挑战。2013年,经过多年基层历练,刘晓玲走上了个金业务客户经理的岗位,这一年,她44岁。“定岗前领导找我谈了话,考虑到我的经验和年龄,希望我担任大堂经理。我知道这是领导对我的照顾,但我当场拒绝了领导的好意。”刘晓玲说,当时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客户经理的岗位更能发挥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再就是也想再挖一下自己的潜能,为钟爱的邮政事业多尽一份力。
在客户经理的岗位上,刘晓玲用她亲人般的热情、娴熟的技能,为客户提供服务。年底,她以开发存款业务700多万元、销售理财产品5000万元、布放POS机50部、办理信用卡30张的业绩,在兰州市分行的业绩考核中名列前茅。“人与人之间交往就是交心、交朋友,你把客户当朋友真心对待,客户也会真心待你!”刘晓玲道出自己的成功秘籍。
领先
“刘姐为人热情,特别勤奋,哪里有需要她就往哪里跑,所以业务做得最好,这是我们最需要向她学习的地方。”雁西路支行营业主管缪娜说。在年轻人眼里,刘晓玲总是能量满满,一点儿都不像快50岁的人。
如今,在张苏滩市场里,没有一个经营户不认识刘晓玲的。当得知很多经营户需要大量零钞后,她先是挨个去银行换零钞,之后得知公交公司零钞多,又利用休息时间每周去公交公司换一次。经营户需求多就多跑几趟,有剩余就备下应急。刘晓玲的举动,客户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王春玲说:“刘大姐办事我放心,我的理财都找她买。看这桌子上的POS机,也是刘大姐给我办的。现在,她又教会我使用手机银行,方便又好用。”提起刘晓玲,张苏滩市场里的经营户们各个竖起大拇指。大家说,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使用手机银行和网银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每次遇到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不到10分钟刘晓玲肯定会出现在现场。就算有其他事,她也会给大家一个确切时间,办完事后赶紧过来解决问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刘晓玲各项业务统计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同事。有的同事笑着说:“刘姐,你能不能别那么拼,给我们一点追上你的机会。”截至目前,刘晓玲完成定期存款280余万元、活期日均近400万元、销售理财产品900万元、销售资管产品286万元。在发展个金业务、提高支行总体收益上,刘晓玲又一次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在了个金业务的最前端。
“只要工作需要,到哪儿都一样;只要认真工作,到哪儿都能发光。明年我就50岁了,但我还不想闲下来,我只想骑着电动车好好为客户服务,因为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刘晓玲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