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邮政电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7月20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则“不痛”
□周兵 文/图

    

黄果柑上市期间,石棉县永和乡邮乐购站点每天都能收寄一二百件快递包裹。

    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和产品的品质控制,一直是近年来横亘在农产品通过寄递渠道进城路上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对邮政企业来说,也有两大“痛点”——一是农村纯邮政网点的长期亏损运营,二是众多邮乐购站点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存在。 

    针对上述难点、痛点,四川省邮政分公司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助力农产品进城、精准扶贫、助农增收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积极效果。 

    地处大山深处的盐源县邮政分公司2018年的寄递业务实现收入1050万元,分销业务实现收入368.33万元。然而,就在三年前,这里的寄递和代理金融业务收入占比是3.12%和83.45%。在全县的6个纯邮政自营网点中,5个网点全部处于长期亏损状态。每个支局仅人工费用每年就得支出10余万元。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高原原生态无污染的环境,使这里生长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盐源糖心苹果。2016年,以网运提质增效为契机,四川省分公司对满足直发条件的农产品收寄点,开辟绿色通道,采取直发成都邮区中心局,中心局采取随到随分拣的方式及时发运包裹。在盐源苹果、会理石榴、雷波脐橙等州内出产的大宗水果上市的时候,产地到成都主城区和省内主要城市基本上实现了次日递。 

    同时,盐源县分公司对纯邮政网点实行了按项目负责制实施作业组织的改革,将支局人财物的支配权交给支局长,由支局长按需配置资源,市场化运作。由此解决了因水果寄递季节性强、寄递期限短、寄递量大,而平时业务量小,忙闲不均的难题。员工也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发展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空前释放。 

    这两项改革彻底改变了盐源县分公司的业务收入格局,寄递业务连续3年超高速增长。在去年1418.33万元的寄递和分销业务收入中,95%以上都来自苹果项目。 

    在居住分散、点多线长、交通不便的四川山区农村,乡村邮路常态化运行既是推进农村电商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农产品进城最“痛”的一点,但又是必须突破的“瓶颈”。 

    石棉县、汉源县邮政分公司采取“自办+带车加盟委办”的方式,将邮路向乡村延伸,把设在水果主产区的邮乐购站点串了起来,不仅邮乐购站点可以收寄快递包裹,邮路委办人员也可以揽收沿途的快递包裹。 

    汉源县分公司将全县30多个乡邮员全部转为“邮掌柜”,扶持他们的网点开办寄递业务,困扰了企业多年的乡邮委代办人员因代办酬金低而导致的服务质量差、队伍不稳定、管理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在,该县分公司的2条自办、4条带车加盟的乡村邮路将县内的60个邮乐购站点和沿途农户纳入了快递揽投网络,既方便了农村客户小批量、多批次在家门口卖农产品,也契合了农产品网上销售模式,在农民增收的同时,降低了交易的时间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在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中,疏通了农村物流经络,盘活了包括邮乐购站点在内的委代办网点资源,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石棉县分公司开辟的1条自办和5条委办乡村邮路,将县内30多个设在水果主产区的邮乐购站点串了起来,打通了“最初一公里”,村庄变成了“卖场”,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交寄快递。当地的特色水果黄果柑第二天便可以投递到省内大多数城市的客户手中。 

    做强做大农产品进城项目,必须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产品的品质控制。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基本上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为主。而生产者个人参与市场活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其以次充好、缺斤短两、假冒伪劣行为的最大诱因。专家在分析中国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困境时,将这一问题归结为“卖得越多、‘死’得越快”的魔咒。 

    打破这一“魔咒”,是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只要最好的果子,也就是‘红灯’短把套袋高端精品果。”汉源县分公司总经理王勇说,2017年开始,他们通过公开招标,与当地两家大樱桃产销合作社签订供货合同,由合作社负责按要求保质保量供货,邮政按协议价格与其结算。经过三年运作,效果良好,赢得了客户的口碑,产品供不应求。 

    以上事实说明,发展农村电商关键在物流网络的畅通。“通”则“不痛”,破除痛点、难点,可以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逐步解决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