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成都邮区中心局寄递业务改革实施后运行的第一年。在航空邮件处理职能划归中心局的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邮速整合以提升通信效能成为该中心局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之处就是围绕内部处理和外部运输这一里一外两个环节,通过‘里应外合’来深化资源整合,‘下好一盘棋’。”成都中心局总经理魏强如是说。
里应:双中心功能再定位
自去年寄递业务改革以后,原四川省速递物流(航空)集散中心划归成都中心局管理,使成都中心局在承担陆运邮件分拣处理运输职能的同时,新增航空邮件处理运输职能。成都中心局双流邮件处理中心和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按照邮件处理种类进行功能划分,分别承担邮务类邮件和速递类邮件的处理运输任务,具有大致相同的处理及运输功能:都要处理进、出、转口邮件,并都有相对应的一干、二干和本口趟车衔接。在两个中心的作业过程中,部分运输线路频次重合,车辆利用率不高。同时,原速递运输组网未能达到全省覆盖,航空处理中心部分邮件还需盘驳至双流处理中心,影响时限及成本的压缩。
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成都中心局对标新运营标准,对双流处理中心与航空处理中心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实行省际、省内进出口邮件分场地处理,进行转场作业。双流处理中心定位为省际进口处理中心,负责处理省际航空进口、省际陆运进口等邮件。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定位为省际出口处理中心,负责处理省际航空出口、省际陆运出口标准快递、快递包裹、普通包裹、挂刷等邮件。
双中心功能的调整使成都中心局在邮件处理功能分区上更明晰清楚,从而更有利于生产的指挥调度,邮件处理更加流畅高效。今年上半年,成都中心局在包状邮件增幅迅猛、同比上升达54.13%的情况下,多项邮件处理时限指标如省际进口邮件时限达标率、未及时入局扫描率、进口邮件分拣准确率等邮件处理时限指标都稳步提升。而相应的包件处理成本降为0.51元/件,比去年同期下降0.04元/件,全年包件处理成本将大大节约。
“以前进出转邮件都要处理,使我们的包分机运行方案频繁切换,作业组织也要随时调整。现在,我们只处理进口邮件了,作业模式更加固定,包分机运行方案也不用变来变去,人员的综合利用率也大大提高了。遇到量特别大的旺季生产,尤其能发挥作用,可以说今年的‘双11’,我们更有信心了。”双流处理中心副经理谢勋充分肯定了双中心功能定位分区带来的好处。航空处理中心副经理袁奕也表示:“双中心重新定位不仅提高了邮件处理效率,还平衡了我们两个中心的生产作业量,在减缓双流中心压力的同时,航空处理中心的日均处理量提升了1倍;进出口的分场作业,使邮件在两中心盘驳倒转的次数减少,提升了用户体验。”
外合:运输资源再整合
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全局邮运生产和邮路运行实际,按照“精简高效、综合利用”的原则,成都中心局又对运输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重点是对航空处理中心承担的干线运输、局站趟车以及邮件运输中心承担的局站运输作业组织和所涉及的车辆、人员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整合后,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承担的省内干线运输任务调整为由邮件运输中心承担。邮件运输中心承担的局站间运输任务调整为由机场路邮件运输分中心承担,使全局的邮件运输实现了统筹安排、归口管理,避免了邮路重复性设置。在运输资源优化整合过程中,运输中心、航空处理中心和机场路邮件运输分中心三方积极协调沟通,密切协作,信息共享。同时,根据“三效”对标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了邮运生产作业组织,使邮件运输各环节衔接更紧密,运行起来更流畅。
“从航空中心接管过来的11条省内邮路中的7条都是单程邮路,我们将这7条邮路整合成了往返邮路。之后,又通过调整优化,将从航空中心接手过来的省内邮路压缩至6条。在整合中,我们压缩了干线车次,增加了干线车的频次,并根据各条邮路的邮运量,对所有运输车辆的车型进行重新调整,提高了车辆日均行驶里程、邮车利用率和容间使用率。”运输中心调度员黄华高介绍说。
运输资源整合后,成都中心局减少省内干线汽车邮路10条,撤销市趟邮路27条,郊县邮路整合至24条,每天盘驳车辆由原24~26台次减少至10~12台次。上半年,该局一干单条日均行驶里程达917.50公里;二干单条日均行驶里程达391.04公里。车辆日均行驶里程、邮车利用率和一干邮路运行准点率等指标都排名全国中心局前列,邮件时限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上半年单位运输成本仅为0.67元/吨公里,比2018年下降了0.15元/吨公里,邮运成本得以大幅缩减。□张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