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所有面单都要手写,现在我只要通过微信将地址发给投递员就成了。还可以把单号分享给客户,方便客户随时跟踪邮件动态,邮政真是越来越让我刮目相看了。”沁润美妆店老板对邮政快递的新服务赞不绝口。
收寄录入慢、面单字迹潦草无法辨认、录入信息容易出错……针对这些问题,近期,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邮政寄递事业部员工龚勤自主研发了一款小程序——提高外出揽收效率的应用。该程序利用菜鸟手机录单功能,结合脚本使用,彻底解决了员工在录入面单信息时容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想干就干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邮政快递业务量剧增,手工录入面单信息的工作模式早已跟不上邮政寄递业务的发展速度了。对此,仁寿县邮政分公司商投班班长刘世超颇有感触。之前,该商投班每天的出口邮件信息都要由他进行手工录入,由于打字速度慢、客户字迹潦草、输入错误率高等原因,当班邮车发出前,面单录入率仅能达到一半,严重影响了邮件寄递效率。为此,刘世超甚是苦恼。
在一次闲聊时,刘世超向龚勤抱怨:“每天录单子录得眼花缭乱,可还是赶不上邮车的时点,好恼火啊。你懂技术,有没得啥子办法可以解决嘛?”当时在仁寿县分公司运营管理部做技术员的龚勤说:“我可以试着开发一款程序,实现后台自动化出单,这样就可以解放你的双手了。”此话一出,刘世超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满怀期待,而龚勤也决心将这一设想落地。他先去刘世超所在的商投班实地调研,熟悉整个收寄流程,询问投递员在揽投邮件时遇到的困难。在确定研发方向后,龚勤着手开发程序。
干就干成
谈及将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龚勤说:“虽然身在邮政行业,但之前涉足一线业务较少,而且程序的开发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包括编写代码、调试设备等,开发难度不言而喻。”虽然龚勤是科班出身,但时隔多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日新月异,要想一下子赶上也并非易事,而他并未却步。
龚勤找来专业书籍,书上没有的就上网查。起初,他采用像素匹配技术,让电脑自动识别关键字,从而执行自动打单命令。然而,因兼容性不强,该命令只能执行一次,无法实现循环识别。正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时,网络上的“文字识别技术”让他眼前一亮。龚勤立即用文字识别替代了之前的图像识别。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试验、调试,龚勤终于成功打印出第一张面单,随后开启自动识别功能,电脑开始无限循环打印操作。第二天一早,
他便将自己的创意成果演示给同事看,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干出实效
看到自己的创意得到肯定,龚勤有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将创新成果在仁寿县分公司商投班投入试点,使其发挥作用。
然而,成果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投递员习惯了以往的操作模式,对新技术的应用接受度不高,程序的推广变得异常艰难。
龚勤决定从“关键人”入手,他找到刘世超,向其演示了面单打印的全过程。“按手工录入一单30秒计算,电脑出单仅需要2秒,效率整整提高了15倍。好家伙,这程序肯定能火!”刘世超激动地说。说完,他欣喜若狂地回到商投班,召集大家进行现场示范。看到实效后,员工们纷纷在揽收邮件时使用这款程序,短短几天时间,该程序便在商投班流传开来。
“这款程序用起来真是快捷、高效,连客户也觉得省事多了。”仁寿县寄递事业部副总经理吴润郎介绍说。该程序投入使用后,仁寿县分公司的邮件处理量由原来的50单/小时提升至1500单/小时,城区投递班(组)电子面单使用率高达90%,实现了当日揽收当日发车,客户满意度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