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光棍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变成了购物节!”这是“双11”当天早晨,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一段文字,让我也不禁生出感慨。
每当“双11”来临,很多人便在电脑或者手机前蹲守,当10日晚上12点一过,大家纷纷下单,抢购储存在购物车里的心仪商品。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打招呼也跟上了“新节奏”:“昨天‘剁手’了吗?”“我终于买上了我喜欢的羽绒服”……“双11”的购物狂欢节便成了工作之余的谈资。
我是2010年也就是“双11”开始的第二年下场加入“双11”大战的,自然而然也成了一名“剁手党”。那个时候,智能手机没有如今如此发达,很多时候都用电脑下单,快到“双11”的时候,我会提前把商品装进购物车里,等待着支付。下单之后,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打开淘宝看一眼,是不是发货了、货到哪里了、什么时候可以到达。有时候,看着好几天都没有发货信息,就着急得不得了,询问商家后得到“对不起,快件太多,爆仓了,你的快件还要等一段时间”的回复让人更焦虑了。过了一星期左右,投递员亲手把邮件送到我手上,内心又掩饰不住的激动。从发货到收到邮件,这中间经历哪些过程,我不是十分清楚,我只记得给我送邮件的投递员都来不及擦头上的汗,动作麻利地撕下单子又马不停蹄地跑向下一家。
站在邮政新闻宣传岗位上后,“双11”对于我来说又有了另外一种意义。因为,它是每年最重要的报道主题之一。记得2016年“双11”的当天早晨,气温很低,天刚蒙蒙亮,我来到邮件处理中心,看到地上堆得像山一样的包裹简直惊呆了。皮带机、伸缩机上运输着邮车刚刚拉来的邮件,工作人员紧张而又有序地忙碌着,分拣、扫描、装车……还有很多投递员家属来帮忙,整个作业现场繁忙而又温馨。“这几个包子你带着,饿了记得吃。”一位投递员家属把从家里带来的包子放到投递员的车上,还把装满水的热水壶递给他。她知道,我也知道,那时候的“双11”,投递员都用自己的“洪荒之力”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送邮件,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很多时候午饭都来不及吃。那一年在跟班途中,我亲眼看到了投递员将装得满满一车的邮件一件一件地送到用户手上,虽然累得喘不过气,当听到用户说声“辛苦了”,投递员脸上总会露出笑容。
近几年,“双11”的邮件量年年飙升,分拣压力、投递压力也越来越大。继通过智能包裹柜、代投点、合作驿站等形式缓解投递压力后,又出现了无人机投递、小黄人自动化分拣等,科技力量正在逐步帮助投递员、分拣员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昨天刚下的单,今天就到了,真是神速”成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感慨。快递物流将呈现数智技术全面应用、智慧供应链更加精细、全球化大步成网的新特点,仓储、运输、配送即将进入无人化时代。在今年的跟班作业中,我虽然还没有看到那么多的无人机设备,但是却看到更多的科技设备应用在收寄、运输、投递的各个环节中。我相信,在未来一年又一年的“双11”中,也许仅靠智能化设备便能轻松应对高峰,更多的投递员不用再日夜奔波在投递路上,再也不会来不及吃饭、来不及喝水、来不及擦汗;我也相信,有更多的先进科技设备将代替现在的人工作业,通过一张“智慧邮政”物流网,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快递必达不再是梦想!我相信,中国邮政一定能,中国邮政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