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深秋是收获的季节,走进皖西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竹畈村“绿尔佳”香菇扶贫基地,浓郁的菌香扑鼻而来,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簇簇褐色的蘑菇升柄展伞,长势喜人,格外吸引眼球。
“这些裂开花纹的是花菇,它可是菌中之星,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基地大棚里,负责人余敦友一边熟练地采摘,一边与他的老朋友——邮储银行安徽省金寨县支行信贷客户经理段杰交流甚欢,“感谢你们邮储银行年初的资金支持,今年扩大了规模,又是一个大丰收。”
说起52岁的余敦友,在汤家汇镇可是一位产业扶贫带头人。2015年,在河南西峡从事香菇培、种、销工作多年的他回到老家汤家汇镇,注册成立了安徽绿尔佳食品有限公司,从事菌种植和销售、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发展香菇事业。2018年,他的香菇产业纳入扶贫产业项目,在竹畈村新建60余亩香菇扶贫基地,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以入股分红、劳务就业、返租倒包等模式带动农户就业增收,其中贫困户有40余户。
2018年11月,在2018中国食用菌行业丝路菇业优秀品牌行动暨西峡香菇国际贸易对接会上,“绿尔佳”香菇入选“中国好香菇”产品。一时间,好消息在镇上传播开来。高兴之余,余敦友遇到了新烦恼,扩大种植基地的资金还没有着落,虽然有20万元的自有资金,但整体预算还有一个“大窟窿”需要补上。“私人借吧,需要担人情不说,利息还比较高。也找过当地的银行,因为没有抵押物,就不了了之了。”回忆起当初的处境,余敦友的心里五味杂陈,致富蓝图开始模糊起来。
惊喜总会降临于勤劳的人。客户经理段杰的一次上门走访,让余敦友香菇基地扩建计划有了新转机。“记得是立冬后的大冷天,在基地烘房里,段经理详细地向我了解经营生产情况。没过多长时间,45万元不需要抵押和担保人的扶贫‘劝耕贷’就办理好了,真帮了我们基地大忙了!”说起邮储银行的资金支持,余敦友的话语里充满感激。
有了这笔雪中送炭的资金,余敦友的香菇产业度过了“寒冬”,迎来了“新春天”:基地规模达到100亩以上,同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香菇种植200余亩;生产香菇超100万棒、木耳30万棒,产值近3000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160余户,户均增收7000余元,部分收入达万元,同时带动4个贫困村分红资金合计1000多万元。
现如今,56岁的竹畈村村民张英珍就是小蘑菇撑起的“致富伞”的又一名受益者。“我家就在前面的山边上,年龄大了不中用,能在家门口找到点活干很满足。”在大棚里,张英珍采菇的动作迅速又娴熟,在自己家门口就业,既能挣钱还可以顾家,看到脱贫致富希望的她干劲十足。
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资金支持是增收致富的基本保障。可以说,小蘑菇就是产业扶贫与金融扶贫有机融合的“结晶”。近年来,金寨县支行以扶贫“劝耕贷”为有力抓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近1.5亿元,助脱贫攻坚、谋乡村振兴,为服务“三农”提供“源头活水”,让更多小蘑菇撑起“致富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