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论坛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0年6月25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物业管理:邮政业务协同的新场景
□万涛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物业管理行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物业作为服务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参与者正在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而邮政的“寄递翼”与“金融翼”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两者业务关联度较高,协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国内物业管理的发展状况 

    物业管理在我国只有不到40年的发展历程,但在国外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国外物业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与庞大的产业规模。 

    国际物业管理企业从运营模式上可分为两大主要类型:一类是以物业设施设备管理、清洁、安保等为主业的基础物业管理企业,其典型代表为Sodexo、ISS、First Service等欧美企业;另一类是以运营物业管理为核心能力并保障现金流,以咨询服务增加项目获取的能力和机会,并结合资产管理获得高额利润的运营物业管理企业,其典型代表有世邦魏理仕、仲量联行、高力国际、第一太平戴维斯以及戴德梁行(俗称五大行)。 

    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第一家涉外商品房产管理的专业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成立。1985年底,深圳市房管局成立。到1988年,由企业实施管理、房管局进行监督的住宅小区管理体制在深圳市已基本形成。随后全国各地仿照深圳的模式,物业管理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到2018年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市场营收规模已达7043亿元,自有行业统计数据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市场空间迅速扩大。 

    然而过去的辉煌不代表未来,物业管理未来是否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增速,重点要看国内城市的发展进程。从城镇化率来看,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约为60.6%,而美国和日本分别在1940年和1955年就达到了56.5%和56.1%,国内距离美国目前城镇化率82%、日本的91%仍有较大差距。从存量对比来看,2018年我国存量住宅面积为253亿平方米,预计到2030年我国存量住宅面积将达到355亿平方米,仍有40%的增长空间,商业及办公面积则有望翻一番。因此,物业管理的市场空间仍将进一步增长。 

    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由“黄金时代”步入“白银时代”,现金流稳定、赢利水平良好的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后市场正日渐成为地产商青睐的对象,保利、碧桂园、绿城等传统地产商纷纷入局物业管理。而市场整体呈现“大市场,小龙头”的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仍较为分散,未来存在巨大的整合空间,但强者恒强格局正在形成。 

    按照2018年末的数据计算,国内物业管理公司数量为12.7万家,前十大物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1.4%,前百强物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8.9%,头部物业公司的营收规模、利润增长远高于小物业管理企业,表明物业管理行业强者愈强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剧。 

    物业管理服务与邮政业务的协同 

    国内物业管理行业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综合管理、秩序维护、工程维护、环境保洁、绿化养护、标准化与专业化的客服、礼宾、保洁等基本服务,以及家政、私人绿化、室内维修、设备安装等增值服务。物业管理的行业性质决定了其天然具备“卡口”功能,一旦物业入驻后即与客户深度绑定,排他性、与客户的黏性和互动远高于一般服务。随着移动电商的兴起,网购和快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以向业主提供便利舒适服务为天职的物业管理来说,与快递物流的无缝对接正成为物业管理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的主业之一便是快递物流。仔细梳理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可以发现,物业管理与邮政的现有业务存在天然的协同性。物业基础服务的快递寄存、增值服务的金融创新等可为邮政集团在“寄递翼”和“金融翼”等业务板块的引流提供有力支撑,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邮政物业可为“寄递翼”提供排他性的竞争优势,相互促进,提升服务水平。2017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了《快递暂行条例》,要求“企业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与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签订合同、设置快件收寄投递专门场所等方式,为开展快递服务提供必要的便利”,这为物业与快递的衔接奠定了法理基础。通过推动物业所辖社区、商圈等参与快递末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利用物业服务企业点多、面广、深耕社区、服务人群多的资源优势,与邮政快递结成“一对一”的排他性合作,在流量入口方面掌控客户。一方面,物业为邮政导流形成稳定客户基础,解决快递面临的企事业单位门难进、居民家中无人接收的“最后一公里”痛点;另一方面,邮政优质的收投服务可提升社区整体管理水平和业主满意度,提升物业管理形象。 

    二是邮政物业可为“金融翼”精准投放产品,覆盖广大的客户人群,提升“金融翼”赢利能力。拥有物业管理的社区及办公楼一般是中高端人群聚集的场所,金融服务需求旺盛。通过控制物业入口,可以间接了解物业管理范围内人群的活动轨迹,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信息,从而实现金融引流。 

    根据碧桂园服务2019年财报,其增值创新服务同比增长109%就得益于理财、保险等金融相关服务。在碧桂园官方业主平台,“社区金融”被置于其物业管理APP的显眼位置,其中提供有理财、贷款、保险和银行服务。客户可以在物业管理APP上自主选择购买理财、保险,办理贷款等,为后端的金融企业引流提供了极大便利。由于该APP针对的是物业服务范围内的特定人群,对客户的征信、资产状况、工作职业等第一手资料了解更为充分,可以帮助金融企业对客户进行准确画像,实现金融产品的精准推送,减少金融机构的营销费用,提高经营利润。 

    三是邮政物业可为邮政其他板块的业务创新提供试验土壤。归根结底,物业管理的核心是为人服务,而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邮政集团的业务范围宽广,如通过物业锁定足够多的固定人群,可为今后邮政在各个业务条线的创新提供充分的试运营基础,经验证后再推向市场,可以节省大量的试错成本,加快邮政业务的创新转型。 

    目前,邮政集团已拥有北京北邮(京邮)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信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邮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物业管理专业公司,多年来深耕商业物业管理领域,具备一定的业务基础和行业优势,且拥有相配套的房地产装饰、绿化、保安等公司,但均未能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业务。 

    邮政集团每年物业费支出数额巨大,如全部由邮政自己的物业接手管理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同时也能使邮政的物业管理业务跨越从0到1的艰苦摸索阶段,为后续业务的扩大奠定良好的基础。未来可通过引战、并购等方式向其他商业写字楼、住宅、工业园区等业态扩展,物业管理势必与邮政主业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 

    综上可以看出,物业的特定行业属性与邮政业态具备天然的协同关系,通过物业作为流量的“关口”,可为邮政各个业务板块提供足够的需求来源。发展物业管理业务将为邮政开启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2019年4家头部上市物业管理公司对比


    

邮政社区生态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