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昆明,一路繁花。8月13日上午,叩开《辛丑年》生肖邮票设计者、云南画坛领军人物姚钟华工作室的大门,一位神采奕奕的老者身着浅色细格纹衬衫迎了出来。走进工作室,目之所及,几十幅装裱精美的油画作品层叠摆于地上。姚老向记者介绍,这些作品中的大部分在国家级展览中展出过。
已经81岁的姚钟华,头发虽已花白但精神矍铄。采访间隙,应记者要求,姚老倚桌坐定,寥寥几笔,一只奔牛跃然纸上,颇具张力。作为著名画家,他的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人民大会堂等机构所收藏、陈列,曾先后在北京、台北、昆明、巴黎、洛杉矶、费城举办个人画展。
在姚老诸多作品中,牛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形象。在他的笔下,一只只雄健的牛亦静亦动,生趣灵动。此次《辛丑年》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姚钟华绘制了三只各有特色的牛形象,透过方寸活灵活现,带领人们充满希望地走进牛年。此次邮票设计延续了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家国”情怀,第一枚“奋发图强”,一头雄壮有力、一往无前的奔牛鼓舞人心,第二枚“牛年大吉”,大牛与小牛舐犊情深的画面温暖治愈。谈到《辛丑年》生肖邮票的设计理念,姚钟华说:“我观察到第四轮生肖邮票都是两枚,雄性一枚,母子一枚,所以在我的设计中,也有雄牛、母子牛两枚邮票,雄牛形象刚强,奋勇直前,母子牛主要展现母牛和小牛犊之间的亲情,表现牛温顺的一面。”姚钟华通过设计传递着对牛年的期望,一是保持继续奋进的精神,二是整个社会安定和谐。
姚老与邮票颇有一段渊源。他绘声绘色地讲了这样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小时候喜欢集邮。195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昆明的北京饭店遇见一位法国传教士,带着金丝眼镜、胡子花白,正等待返回法国。我出于对集邮的热爱,大胆上前问他有没有邮票,他竟拿出了一盒邮票送给我,我至今珍藏着。”
作为1985年第一轮牛年生肖邮票——《乙丑年》特种邮票的设计者,姚老对牛的认识蕴含在当时的设计中:“最初收到设计邀请时,设定的主题是孺子牛,希望展现老老实实的老黄牛形象。当时,我觉得就牛这种动物来说,憨厚、温顺的形象是一种美,但从汉代以来,有很多强悍的奔牛形象也是一种美。由于当时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我看来,中华民族应该展现强悍的形象。还记得当时为了讨论设计方案,我和邮票责任编辑的通信有厚厚一沓,详细沟通了设计理念和想法,最后诞生了邮票上那只昂首呼叫的牛形象。”《乙丑年》特种邮票面世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姚老回忆说,发售日那天,在位于北京和平门的中国集邮零售店,排队买邮票的队伍延续到1公里外的宣武门。
参与了两轮生肖邮票的设计,相隔36年的特殊缘分让姚老感叹不已:“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再次设计牛年生肖邮票。我们看到第四轮生肖邮票的设计者,很多是第一轮生肖邮票的老作者,也是我的前辈。只有中国的文化传统,才有12年一轮回、60年一甲子,很有意义。”
姚钟华对于邮票的未来发展也寄予很高的期望:“邮票的意义不一般。过去,邮票是走进千家万户的,坊间有‘邮票是小市民股票’的俗语。此外,邮票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应该说是一件很精美的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期待邮票能附加更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