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6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平:凡事近看必定另有乾坤

    

    凡事近看必定另有乾坤——这句话是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的。10月28日,我荣获集团公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面对着沉甸甸的荣誉, 回忆起那段不寻常的日子,我才产生共鸣,才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郑士去武汉了,我被隔离在家。要采访他,只能给他打电话了。电话接通,背景有些嘈杂,但好在那头传来的声音略带激昂。作为“重庆—武汉”干线邮路驾驶员,郑士是写了请战书、按了红手印前往武汉的。采访在一问一答间铺开:出发前,他仔仔细细检查了邮车状况,怕万一出故障,不好找救援不说,耽误紧要物资的送达可不成;以为自己做足了心理建设,但真当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几百公里却连一个车都遇不到,心里直发毛,只得强自镇定;需少喝水尽可能避免去服务区,往返两天两夜全靠方便面和八宝粥充饥,对肠胃不好的他来说,每一口都是煎熬;本来从疫区返回应当隔离14天,但任务紧迫、人手紧缺,他索性申请连续作战,接连数周都是上午才回到重庆,中午又出班前往武汉…… 

    每听他讲述一段,我都觉得心像是被锤了一下。那是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真实触碰到了抗疫一线。这发生在抗疫初期。 

    更震撼的还在后面。万千重庆邮政人坚守一线“作战”。没多久,重庆邮政迎来了“史上最艰难的投递任务”——小区封禁,每天上百万件包裹靠“摆摊”投递;“云上课”开学,上千万册教材亟待配送给中小学生。 

    白天,在一个小区门口,我采访了一个推着超市购物车来接收邮件的志愿者。阿姨说,她是在业主群里看到消息主动来配合邮政投递教材的,还帮忙招呼来了七八个志愿者。她说“一切为了孩子”时,我看到她眼里有光。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满打满算只有17000名员工的重庆邮政,究竟是如何在非常时期迅速集结起一支3万人的投递队伍。 

    至今,我脑海里还会闪现一个孩子写在感谢信中的话:“邮政的叔叔(阿姨)您辛苦了,愿您三冬暖,愿您春不寒,愿您天黑有灯、下雨有伞……”这发生在抗疫最紧张的时候。 

    汽笛鸣响,列车飞驰。我站在团结村车站,看着首个中欧班列(渝新欧)“中国邮政号”专列驶出,那一瞬间,我陡然生出了一种“中国邮政,能行”的爆炸自豪感——这趟列车上,不仅有近300吨发往欧洲的邮件,还有应立陶宛政府要求提供的整整2个集装箱的抗疫物资。 

    这种亢奋上头的感觉,在后来采访邮政营业厅里代办政务服务、与税务部门合作为全市纳税人提供网上申领发票免费送达以及为果农开辟定制邮路时,频繁出现。这发生在抗疫初现曙光、加速复工复产时。 

    我原来是个重度自我怀疑者。但后来嘛,如你如见:凡事近看必定另有乾坤!那些怀疑,都一次次被邮政人真真实实的战斗精神、团结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消解了。我想,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离得足够近,才得以看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