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感言
作为一名普通的邮政员工,能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我心里很高兴,也很激动。特别是总书记讲到“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让我从心底里感受到鼓舞和温暖。
我在邮政基层一线工作了34年,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凡工作做好,让单位放心,让群众满意。全国劳动模范这份荣誉,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更是对我的一种鞭策与指引。我要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在工作中不落伍,继续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信念,争取在岗位上有新的作为。同时,用行动去感染身边的年轻人立足岗位加油干。虽然我已经58岁,过两年就该退休了,但是在岗位的每一天,我都会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
劳模故事
他清楚这里需要他
每当广西崇左人提起那隆的“拾义、发明、那内、仁里”4个村,人们都会说:“那是躲藏在大山深处的边远穷山村。”这里交通不便、消息闭塞,邮递员的身影和自行车的铃声就成了山村群众心中的期盼。30多年前,24岁的黄宁伟毅然接下了乡邮员这份别人眼中的苦差事,因为他清楚:这里需要他!
每周出班6天,服务52个自然屯、3.8万人口,日投递邮件25公斤以上;34年来,共投递邮件超过60万件……黄宁伟在山难越、水难蹚、路难走,森林覆盖率达65%的边境山区乡村邮路上坚守至今。
有一次,黄宁伟在送包裹的途中,草丛中突然窜出一条流浪狗将他咬伤。他强忍着疼痛,经过简单包扎后继续上路,直到把全部包裹送到村民手中后,才返回镇里的卫生所进行伤口处理。此时,已过了24小时伤口最佳处理时间。有人问他这么做,值不值得?他说:“我本人没多大价值,可我手里这些东西的价值无法估量,每次看到乡亲们拿到邮件时那股高兴劲儿,我觉得啥都值得!”
他是山区的活地图
“邮政服务,就是做好事,就是把好事做好。”黄宁伟常说。
为了准确及时地送出邮件,黄宁伟根据邮路线路充分调查人口分布,以屯为单位建立户口台账,进行系统管理。村民们笑言他是“活地图”“户口管理干部”。为了给村民们提供方便,黄宁伟主动向大家承诺并签订送汇协议,为村民们送汇到家、送款到户。自2005年11月开办送汇业务以来,黄宁伟每月送汇量由原来的二三十单上升到现在的月均一百六十多单,金额由原来的每月几万元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万元。一年下来,为村民节省上千个工日,节约几万元交通费用。
在每年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投递中,黄宁伟不管路多难、多险,都坚持以最快速度将通知书送到学生手中。人们劝他晚一两天投递,大家会理解的。他说,山里出个大学生不容易,早一天得到通知,就能早一天准备,早一点凑齐学费。
他还积极拓宽党报党刊等优质读物的征订范围,一方面把订阅党报党刊作为宣传重点,动员村干部订阅,让他们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指导农村工作;另一方面,针对农民想早致富、快致富的特点,把多种与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农民增收有指导意义的报刊进行分类,向广大群众推荐。
发展业务,他不等不靠
邮电分营后,和其他农村邮政支局所一样,黄宁伟所在的那隆邮政所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困难,作为所里年龄最大的一名职工,黄宁伟没有一句怨天尤人的话,他不等不靠,带头在那隆发展各项邮政业务,真诚地服务于当地“三农”。在他的影响下,经过那隆邮政所9名员工的辛勤努力,该所年业务收入由邮电分营时的1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493.7万元。
那隆邮政所从2003年开办农资分销等业务。黄宁伟深切体会到农村的供销社销售服务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要,而其他经营渠道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坑农事件时有发生。广大农民早盼望邮政这样值得信赖的流通渠道出现。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但为了发展农资业务,服务好农村百姓,黄宁伟硬是将邮政配送的20多种生产、生活产品的性能、使用方法、技术要求等掌握得清清楚楚。他还编写了通俗易懂的邮政农资产品宣传材料,每年印制上千份送到农民手中。
投递路上,黄宁伟随身带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哪家要用生机肥,哪家要用除草剂;哪家要水稻、玉米种子;哪块水稻田、甘蔗地里蚜虫又多起来,该提醒这家用农药……这个笔记本记载的不仅是他坚守初心做好本职工作的点点滴滴,更是承载着他对农民群众的赤诚之心。
黄宁伟走在投递途中的泥泞小路上。 |
黄宁伟精心分拣邮件、报刊,即将出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