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感言
作为一名基层的邮政投递员,能参加这次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能够获得全国劳模这个荣誉,我深感荣幸,倍感自豪。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奔波在大街小巷、乡村小道的每一位邮政投递员,这是组织和社会对我们邮政快递业的认可。我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利用进村投递邮件的机会把会议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
我要以本次大会为新的起点,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时时处处起到模范带头和先锋引领作用,让更多的群众热爱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要让更多优质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城市,继续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为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尽绵薄之力。
劳模故事
不负韶华 痴心坚守乡邮路
“山大沟深崾岘宽,不是爬坡就翻山。”这是方山乡自然地貌的真实写照。赵清龙在这里服务全乡10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服务面积189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4万。每天下乡送邮件,把党的政策送进大山,帮助乡亲们排忧解难成了他最主要的工作。24年来,赵清龙共骑坏了6辆自行车、4辆摩托车,平均每天往返100多公里、投送邮件100多公斤,累计总行程50多万公里,投递报刊、邮件500余万件,从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投递准确率达100%。
今年80多岁的老党员田国孝平时喜爱看报,赵清龙便定期挑选一些党报党刊送到老人家里。老人高兴地说:“从报纸里看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看到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真是振奋人心。”今年82岁的金岔村村民马登孔看到村里没有老年活动室,就卖掉了自家的牛,筹资建起了老年活动室,赵清龙知道后深受感动,也自费为活动室订阅了党报和科技报刊,购置了桌椅、火炉等。
不忘初心 爱心洒满乡邮路
在乡邮路上,赵清龙为群众做好事已成习惯,乡亲们遇到难事,他逢人便帮,路遇便帮。24年里,赵清龙先后给村民代缴话费、电费35万多元,代购生活及农资用品150万元,为乡亲们义务维修电话、安装调试电视接收机1000多台件。他还援助过31个贫困家庭,帮助和照顾116位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救助过18名失学儿童,资助过11名特困大学生,累计为群众做好事4000多件。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方山
乡曹湾村特困户申志学家中仅有的两孔窑洞坍塌,全家5口人无处安身,赵清龙拿出自己当时仅有的5000元积蓄来资助这个家庭。在此后的11年,他坚持帮助申志学家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并多次向社会各界呼吁帮助申志学的孙子申珍读书,使申珍在去年顺利考入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3年,赵清龙加入了庆阳市阳光志愿者协会。7年来,他先后替协会为600多户贫困家庭送去衣物5000多件,为 500多名贫困学生送去了书包等学习用具2000件。
不辞辛劳 无私奉献乡邮路
方山乡地处大山深处,农资配送极为困难。赵清龙驾驶着农用三轮车,一车车将农资送到村里,再一袋袋扛着送进农民家里。每天利用送信和包裹的间隙,他再收购老乡家里的鸡蛋、小米、土蜂蜜等土特产帮他们销售,每月帮助农民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他经常给街道的三位环卫工人赠送大米、毛巾、香皂等日常用品,并建立了“方山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微信群,倡议大家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自觉维护环卫工人的工作成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赵清龙利用送邮件间隙和晚上的时间分别向15个疫情监测点捐赠方便面、水果等物资。针对群众居家不能外出的情况,每天晚上,赵清龙分装好邮件,就跑到街道按照群众需求逐一进行蔬菜和生活用品采购,常常忙到深夜一两点。四五点钟又起床去乡下,一边送邮件一边逐户给群众送生活用品。疫情防控期间,赵清龙利用送邮件的机会,先后为全乡1200多户群众代购了蔬菜和生活用品。他还在车上安装了小喇叭,一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劝导群众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赵清龙将邮路上的老人视为家人。 |
24年来,赵清龙往来于方山乡的各个村,为群众送去他的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