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1年3月16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凯: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真情

    

刘凯(左)与当地企业沟通,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

    刘凯是邮储银行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支行的一名信贷客户经理。自2015年以来,刘凯先后在汾西县康和村、僧念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5年来,他扎根扶贫一线,用真情暖民心、以实干赢信任,在黄土地上点亮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鉴于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刘凯多次被汾西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奉献奖”,获评邮储银行“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 

    从“外乡人”到“家里人” 

    汾西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2015年8月,29岁的刘凯被派驻汾西县对竹镇康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们见新来的第一书记是个年纪轻轻的“外乡人”,心里犯起了嘀咕。 

    对于村民的质疑,刘凯用行动来回应。他挨家挨户走进农家院,与村民促膝谈心,去田间地头了解农耕生产,掌握村民基本情况。谁家有经济困难,谁家有孤寡老人,谁家有生产生活的难事,一切都装在刘凯心里。 

    了解到村里小学路面坑洼不平,刘凯与相关单位联系,申请到资金,硬化了校园路面;了解到有贫困户的孩子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他个人出资帮扶,并协助申报将其纳入团县委的相关帮扶计划中,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了解到不少贫困家庭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他协助108户贫困户共计327名贫困人员申请到“三保险三救助”医疗保障,使村里贫困户医疗参合率达100%。 

    在刘凯眼中,村里的事就是家里的事,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渐渐地,村民们也把刘凯当成了“家里人”,大事小事都喜欢找刘凯帮忙。虽然忙,刘凯却干得有滋有味,“村民愿意找我,就是对我的信任”。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在汾西的偏远山区,村民们缺钱了,习惯于亲戚朋友间相互借,而不是向银行申请贷款。康和村的养羊能手老王就是这样,向亲友借款购买了羔羊。但是,亲友间借款资金有限,老王养羊的规模难以发展壮大。 

    作为信贷客户经理,刘凯想到借助信贷产品支持村民脱贫。于是,他积极向村民普及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扶贫政策。在刘凯的指导下,老王向汾西县支行申请了扶贫小额信贷。短短2年内,老王的养羊规模从30只增加到200多只,年收入大幅提升,于2017年顺利脱贫。 

    老王“一个人”的致富经历带动了“一群人”,村民们的致富热情激增。在刘凯的指导下,80多户贫困户申请到了邮储银行的扶贫小额信贷,并通过养羊、养牛、养猪、种植特色杂粮,建立起脱贫增收渠道。 

    刘凯还帮助康和村申报并争取到扶贫产业开发专项资金250万元,村里新建2座100千瓦光伏电站,年稳定创收12万元,实现了康和村集体经济的突破。村集体有了实力,不仅能解决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生活保障的问题,还可以对短期内家庭出现困难的村民实行临时救助。 

    从“摘穷帽”到“斩穷根” 

    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刘凯所在的康和村、僧念村扶贫工作先后结出硕果——2017年康和村整村脱贫、2019年僧念村整村脱贫,圆满完成了两个村贫困户清零的脱贫攻坚任务,摘掉了“穷帽子”。但“摘帽”只是起步,如何斩断“穷根”,让村民不会“返贫”,刘凯开始了新的探索。 

    在僧念村,刘凯组织90余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就业”的方式参加僧念村油葵种植合作社,年户均增收5000元;为120余户贫困户介绍果品冷库包装、分拣等季节性就业岗位。针对僧念村贫困户留守妇女无处务工增收的情况,他千方百计聘请专家和能人,对120多名贫困户留守妇女进行了厨师、护工、家政等技能培训,帮助她们学习一技之长,并指导她们就业;对60多名贫困户留守妇女进行了电商技能培训,帮助她们利用电商平台扩大水果等土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在康和村,刘凯忙着和村“两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组织实施康和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91户共计243口人迁入城镇安居乐业;协助申报资金,翻修改造贫困户的危房,并协助完成村里的水网改造,使村民用上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饮水难”的问题;组织改造村级党员活动室、硬化村文化广场,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刘凯说:“与村民一起把对小康生活的期盼变为现实,我付出再多也值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