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怀银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原文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多言”与“少言”“不言”相对,指政令繁多、言谈较多;“数穷”是屡次失败之意。老子认为,天地没有偏爱,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全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没有偏爱,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全靠百姓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一个大风箱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大,生生不息。这字面上的意思是告诫人要谨言慎行,不要空话废话、唠叨不停。 当然,老子微言大义,实际上说的是治国理政,包括今天的企业治理。他认为政令繁多却屡遭失败,还不如虚静无为。只有静止才会回归虚空,只有不瞎鼓捣才会静止。“守中”是要守住底线、守住原则、守住根本,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把握事物的要点,做好每项工作。 年初各类会议多、政策文件多,需要贯彻落实的工作也就多。如何谋划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辩证法和方法论,他曾引用“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阐释其中的道理。政令不在多,更不在繁,要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保证稳定、保持定力,才能做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子有诸多相似之处。孔子认为君子应“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里的“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意思就是说话不在于多,关键在于说到点子上。现在多以文辅政,以文载道,以文推动工作、管理企业。上级的“言”多通过文件这一载体传达布置下去,文风关乎作风。文件多、穿靴戴帽篇幅长,甚至相互“打架”的状况经常见到,写者厌倦,看者皱眉,基层可能会陷入穷于应付的境地,焉能一心一意抓发展?“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思想观念,是治国之要、工作之法。我们应该学习之、仿效之,也“慎言守中”,谋战略、理思路,抓关键、稳发展、开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