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华为供应链管理实践》
作者:袁建东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适读人群:企业管理者、供应链一线人员及研究者
2023年,企业的关键词依然是“活下去”,创业者都面临比上一年更艰难的外部环境。这种艰难来源于乌卡(即“VUCA”)时代的未知和不确定性。
乌卡源于军事用语。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军方针对在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多边世界特征,尤其是面对恐怖组织的行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和不确定,而建立的这一术语。
乌卡时代呈现出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特征,由此产生出诸多破坏性的现象,如“黑天鹅事件”等。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购买方式均发生改变,引起商业模式的变化和供应链的脆弱,企业的采购、订单、计划、物流、制造等细微处的管理如果稍有不慎,轻则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带来新的经营风险。
面对供应链的脆弱,反脆弱正是企业所需要选择的行动路径。
大多数企业遇到困难后,会恐惧、甚至手足无措。只有少数企业因为有充分的应对措施,会以足够的韧性去对抗困难,提升反脆弱能力。在乌卡时代,对于企业而言,又该如何反脆弱?
答案就在供应链上。在乌卡时代,企业只有正确认识供应链,才能拥有掌控力,实现“弯道超车”。
企业的供应链就是一条生态链,客户、供应商、制造商都在一条链(船)上。企业如果没有管理好供应链,就丧失了掌控力。
乌卡时代的“黑天鹅事件”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混乱。在混乱中,最先跑不动的就是物流。航空运输作为易碎、易腐或高价位货物的关键运输方式之一,会受到进出口限制,常常会出现国外产品进不来、国内产品送不出去的情况。这一限制影响了药品、高科技产品等关键性产品的生产。船舶运输的管控,也直接导致全球多条航线出现停运的情况,大量货物被积压,直接影响了部分工厂的生产,影响了供应链,加剧了各大产业的震荡。在未知和不确定的环境下,企业需要重新认识供应链的价值,否则,只能失去掌控力,最终被时代淘汰。
在供应链反脆弱上,华为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华为供应链管理实践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识供,首先要认知供应链。供应链只有一个,关系着公司的生命,一旦出问题,就是满盘皆输。企业要正确认识供应链的价值,区分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了解华为供应链的前世今生。
懂供,其次要供得上。企业要想生存,赢得发展空间,最佳的方法是通过优化供应链,实现降本增效。华为深谙这一道理,因此一手抓交付,一手抓库存。在物流上,华为像超市一样理货,通过物流超市提高了效率,推动了库存的清理,避免了呆滞物料的产生,一举实现降本增效。在计划、物流、制造、工程能力、质量管理等方面,华为敢于以专业赢得尊重。华为采购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价格采购到价值采购,再到战略采购,加上严格的采购审厂,采购在华为供应链管理中发挥了应有的效用。
能供,再次要供得好。只有接不回来的单,没有交不出去的货。华为从目标、导向、关键能力三个方面致力于供应链核心能力的建设,做好“从段到段到端到端”的订单管理和“供应链中场发动机”的计划管理。
重供,然后要供得优。华为供应链的目标就是“要做就做最好,构建世界一流的供应链体系”。在物流管理领域,华为提倡“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的人用专业的方法办”,通过去中心化与线边超市、半小时供应圈、供应中心和HUB仓,全方位提升物流效率。重视制造、重视生产,推行精益改善,在自制工厂、精益生产和制度改善的推力下形成产品的价值。确立了“让华为成为ICT行业高质量的代名词”的目标,明确质量优先的战略,将质量管理前置,实现质量零缺陷。
创供,走向创新之路。华为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探索是不断创新的。通过引入NPI(新产品导入)助推制造与研发融合。通过构建智慧化的供应链体系,在计划、采购、物流、制造等环节快速实现智能响应,拉通前后端,完成及时交付。通过未雨绸缪和提前布局、对标业界标杆实现自我迭代、开展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取得较大进步。□任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