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金融·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8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四位一体”风险管理模式有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三年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并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风险源于不确定性,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我们经营的是风险与收益的博弈,以收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为终极目标,通过对风险的管理,达到预知、化解、防范和规避风险的目的,从而使银行达到预期效益。从笔者所在的邮储银行安徽省亳州市分行来看,分行风险管理工作初步探索、构建起“四位一体”(文化、制度、行为、技术)的风险管理模式,使风险管理文化根植于全体员工,为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铸魂 四个“意识” 打造风险防控文化“理念”

    为全面提升银行发展质量,亳州市分行在风险防控“精神”文化建设上给予了高度重视,主要体现为四个“意识”。 

    一是树立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时刻认清暂时的资产质量良好不全归功于风险管理能力有多强、方法有多先进,而要看到当前仍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改进。 

    二是树立应急意识。对单笔金额超过50万元的不良贷款,“一把手”立即组织专题会,深入分析原因,敏捷反应,商讨对策。 

    三是树立检讨意识。当出现逾期贷款时,首先检讨自身在管理、控制、流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深入各个环节逐一剖析。 

    四是树立文化意识。风险文化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要将风险管理当成风险文化来建设。 

    邮储银行是一家年轻的银行,更要重视树立对风险防控十分有效的管理理念。如平衡管理的理念,明白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通过主动的风险控制实现收益和风险之间有效平衡;边界管理的理念:守住危险地带,划定禁越边界;全面管理的理念:一笔不良贷款不可能是单一风险造成的,可能是几种风险联合造成的,风险管理要全范围、全过程、全员化管理。 

    “制度”约束 五种“手段” 夯实风险防控制度“基础”

    风险管理离不开制度支撑,要把风险关进制度的牢笼,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从前、中、后端三个层面预防、约束、化解和处置风险,主要体现为五种“手段”。 

    一是“一关两查”,严格风险准入。加强风险“源头”控制,严格把控“准入关”,对人员、机构、项目等严格筛选,对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把关。内查从业人员品行、业务操作风险、合规执行情况,外查客户资质、道德品质、信誉是否受损等信用风险。 

    二是“因地制宜”,合规驱逐风险。为促进银行合规发展,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时要尽可能切合实际,前台业务和后台管理都要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因地制宜做好制度的细化、完善和贯彻落实,保证制度对趋避风险的适用性。 

    三是“设堵关口”,及时化解不良。强化资产质量管理,按日监测关注类贷款,及时发现风险;逐月下达到期大额贷款台账,重点关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风险化解措施,为不良资产处置留足提前量,实现风控关口有效前移。 

    四是“巧借外力”,维护金融安全。可使用“司法公证”“委外清收”“警银合作”“专家论坛”等外力措施。亳州市分行在“司法公证”基础上创新了“附加公证”,即对前期未公证而出现的不良贷款,与客户签订补充还款协议,并对还款协议进行公证。客户如不能按时履行,可直接进入执行程序,有效缩短了不良处置流程。 

    五是“问题导向”,用好“风险体检”。高度重视各类检查工作,把监管检查当成免费“体检”。每次检查后,行领导召开分析会,针对问题落实整改,并举一反三,从风险管理的高度认识和解决问题,堵住风险。

    “行为”控制 “人本”管理 提高风险防控控制“能力”

    制度由人制定,管理靠人落实,文化需要人塑造。在风险管理中,人的因素始终是关键因素。要坚持“人本”管理理念,从组织机制、行为方式、全过程控制等方面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突出党建,带好风险干部队伍。党领导企业发展,全面落实风险合规职责进党委,将风险防控上升到党建高度。加强风险管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二是内化意识,严守第一道防线。在人员配置上,将素质高、能力强、品行正的员工充实到前端业务岗位,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新业务开办前,充分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严格论证后方可开展,树立“风险防控人人有责,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理念。 

    三是敲响警钟,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经常组织关键岗位人员到监狱、看守所、廉政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用活生生的例子警醒员工,制度“红线”决不能碰,道德“底线”万不可丢,提高从业人员执规执纪意识。 

    四是统筹管理,提高风控协作效率。“走好统筹路,共下一盘棋”,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各环节协调推进,坚决杜绝推诿扯皮。 

    五是强化考核,完善风险评价机制。根据政策导向健全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围绕履职定位和工作重点,推进工作内容规范化,对分支机构风险管理工作加强督导;建立横向风险管理考核机制,提高横向部门的风险管理履职水平。 

    六是外塑形象,注重声誉风险管理。做到三个“专注”:专注负面舆情日常监测,完善监测台账,做到第一时间反应;专注负面舆情应对,妥善处理好各类投诉,避免负面舆情扩散;专注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电台报社、网络论坛等机构平台的沟通交流,防范负面舆情传播。

    “技术”支撑 四项“能力” 提升风险防控技术“水准”

    在信息科技时代,技术手段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技防”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要在扎实开展风险管理基础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技术角度加强风险管控。 

    一是加强系统数据监测和预判,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将系统数据日常监测作为常态化工作,对系统设置合理的“报警”指标,加固技术“防火墙”,深入分析数据,提高对风险的预判能力。 

    二是有效利用资产质量分析会,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建立由风险管理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参加的资产质量分析会制度。业务部门汇报当期新增关注类贷款处置情况,资产保全部门提醒业务部门需关注的风险事项,通过交流提高风险把控能力。 

    三是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和走访,提高发现风险的能力。充分把握好时间节点,春节期间集中对额度类客户开展节日回访,既能维护现有客户,又能发现风险;开展额度重检工作,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及时发现预警客户,有效预防逾期;按照监管要求扎实开展“质量提升年”“乱象治理”等活动。 

    四是随时进行通报和风险提示,提高风险鉴别能力。风险管理部门主动做好风险的分类、分析和应对措施的落实,一旦发现风险点,应第一时间发出风险提示,对可能恶化的风险及时通报。 

    亳州市分行构建“四位一体”(文化、制度、行为、技术)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问责处罚机制不够完善、处罚力度不够、基本属于事后不良监测分析、“技防”措施不够丰富等。下一步,还需要打通“四位一体”的“任督二脉”,形成文化、制度、行为、技术四个维度的紧密融合,推动各项工作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江国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