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件灯芯绒上衣
□北京市分公司 车海燕

    


    

年幼时穿着灯芯绒上衣的车海燕。

    我在改革开放前,曾有过3件灯芯绒上衣。 

    20世纪50年代,我国纺织品是凭票供应,且品种很少,灯芯绒就算好东西了。临上小学,妈妈给我做了件灯芯绒上衣,鲜红色,卓娅式,为能多穿几年,做得很大。但随着我不断长高,三四年后还是小了,胳膊肘处也破了。妈妈用黑平绒布把衣服外延了宽边儿,还从肘处接了半截袖子。一天,某电影厂到我校拍摄学生课余生活,我被选中参加活动。当镜头摇至我们小组时,摄像师忽然停机了,他对我说:“小同学,请把黑套袖摘下来。”我先是一愣,听到同学的笑声,才觉出他是误把黑衣袖当套袖了,我尴尬地说:“它不是……”这部纪录片放映时,虽然我的镜头只一闪而过,可我却觉得自己的衣袖那么刺眼,难受了许久。 

    1964年我考取了中学,父母给我买了件新的灯芯绒上衣,深紫色,学生款。穿着它,我决心更加努力学习,快快成才,报答父母,报效国家。可没过多久,“文革”开始了。一天,我和同学将洗干净的衣服晾晒在宿舍楼下,傍晚,“红卫兵”来学校找人辩论,许多人吵吵嚷嚷,一直喧闹到后半夜。第二天早上我们去收衣服时,发现丢了好几件,其中就有我的灯芯绒上衣。我的第二件灯芯绒上衣就这么丢了,当时,我心疼得不得了,因为我觉得丢失的不仅是件衣服,也是父母的期望和自己成长的动力。 

    再之后,我下乡插队,贫瘠的农村生活让我无力买新衣服。1971年,我调到公社工作,每月有20元工资,才“慷慨”地花了13.8元买了件灯芯绒上衣:咖啡色,一字领,简洁大方。一天晚上,准备办婚事的同村伙伴儿小琴来找我,说想借我的新衣服。那时当地姑娘出嫁有个讲究,婚礼上时兴穿红灯芯绒衣裤,我痛快答应了。几天后,小琴穿着我的新衣办喜事,虽然不是红色,但新颖的款式和做工引来些许羡慕。我却高兴不起来,想到小琴在人生最幸福的一天要穿着借来的衣服,我的眼泪模糊了视线。 

    40年来,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并深深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凭票证供应的时代一去不返,如今商品琳琅满目,人们再不用把灯芯绒当稀罕物,也绝不会再发生我那3件灯芯绒上衣的尴尬和辛酸故事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