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996”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方式,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除了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的负责人相继就“996”发表看法,社会各界也广泛加入讨论。
我们应该看到,通过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在道理越辩越明的情况下,说明“996”工作制并不是一种更能激发员工拼搏精神的机制。但由“996”的大讨论,也引出了一个常聊常新的话题,那就是企业如何在遵守劳动法规的前提下,要求员工跟上市场竞争的步伐,激励员工更好地拼搏奋斗?
这不是一个有固定答案的命题,它的解答常常因时因地而异,每个企业的管理者也有不同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要真正走入员工心中、成为员工的行动自觉,更是需要不断潜移默化的培育和引导,而不是单凭一项强制性的措施就能“药到病除”。
汇总各行业已有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基层管理经验,笔者认为,以下一些措施对于激励员工奋斗拼搏是有较大助益的。
首先是要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团队。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一个汇聚正能量、团结干事的工作氛围,对于激发员工拼搏精神非常重要。对于邮政这样一个劳动密集的网络型企业,这点尤为关键。俗话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个团队的成功肯定比一个人的成功更有意义,也更能接近提升企业发展业绩的目标。在一个讲求沟通、配合和协作的团队中,员工不仅能感受到良好的工作氛围,更能通过相互对比找差距,激励自己更快成长。此外,在引导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同时,团队建设也要讲究因人施策、因才施策。在让员工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更要强调员工的担当与作为,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勇于挑战的志气,面对挫折与失败的坚定、坚韧。
其次,管理者要学会运用称赞与表扬的激励功能。在我们的基层企业中,太多地强调刚性的教育与服从,一些管理人员吝于称赞员工做得如何,有部分管理人员则还缺乏必要的技巧。其实,称赞员工并不复杂,在会议上或办公室、食堂里,在轮班结束或轮班前、轮班之中的任何可能之时都可以给予一句话的称赞,就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作为管理者,要想实现激励员工拼搏的效果,真的是要不吝惜称赞与表扬。这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双善于发现员工优点的慧眼,并且要不断地提升赏析水平,努力去掌握称赞的艺术。
再者,要抓好积极进取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要真正从行动上动起来,愿意为了企业而拼搏奋斗,必然首先从思想上行动起来,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真正把个人的前途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必然是优秀企业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而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正是企业软实力、锐实力的体现,是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和超越的。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应该做到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在制定决策时优先考虑人的因素;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把人放在积极、主动的位置上,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热情和进取心。
可以说,激励员工的拼搏精神,更多的是要讲求智慧与艺术,强调入脑入心的精神引领和激励;强制性的加班文化不一定能刺激员工的拼搏精神,有时还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还要看到,现在的年轻员工更追求个性的自我实现,对此,我们要给予充分尊重: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尽可能地还给员工,鼓励他们有更多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享受生活,张弛有度的工作生活节奏更有利于员工主动地奋斗、积极地生活。□陈云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