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网络,关于“熊猫邮局”的报道很多;观实地,来成都的游客都会把它当成“文化地标”来一次“打卡”;瞧报表,各类产品销售火爆,有效带动了业务发展。“熊猫邮局”之所以能火,除了全球首家“熊猫邮局”的概念,还源自成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一无二的大熊猫资源。面对“熊猫邮局”的好资源,大多数主题邮局只能是羡慕了。
最近几年,各地主题邮局着实建了不少,这些主题邮局正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文化记忆和特色文化的推广平台,也因此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和市场的青睐。但实事求是地说,像“熊猫邮局”这样火爆的主题邮局委实不多。少部分主题邮局甚至只有遇到重大活动时才短暂开门。这个现状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也很无奈,主题邮局运营形成的收入能不能支撑其开支?这个经济账不能不算,这个难题不能不解。
笔者认为,要破解难题、改变现状,就得多动脑筋,用特殊的方式让主题邮局迸发光彩。比如“快闪”方式,主题邮局大多以文化为主题,主题邮局可以作为临时邮局的升级版,只在举办文化活动或特定时间段限时开放。每次开放都推出不同的主题活动、不同产品和服务(如主题纪念戳等),不断给客户带去新鲜感。这样不仅能有效控制运营成本,也更容易吸引客户。
还可以让主题邮局“走出去”。既然客户很难走进来,我们就选择“走出去”。可以考虑将主题邮局建成车辆上的移动邮局,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并通过各种文化巡游活动宣传品牌,传播文化,发展业务。还可说个具体的领域,现阶段国内房车市场方兴未艾,各地的房车文化节和各类活动比比皆是,我们不妨将房车改造成主题邮局,跟随各路房车大军前往各地赶场子。相信开着房车的邮政员工更容易和房车车主沟通,而建在房车里的主题邮局也更容易被潜在购车人接受。
或许我们的脑洞还可以开大一些,主题邮局的服务对象一定要是人吗?下面这则新闻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5月29日,全球最小的一家麦当劳餐厅——McHive在瑞典营业。不过,这家餐厅的服务对象并不是人类,而是蜜蜂。由于城市化进程和杀虫剂广泛使用,蜜蜂群体都受到严重威胁。在瑞典的多家麦当劳门店将屋顶变成了蜜蜂的安全港,并设置了蜂巢。这家餐厅其实就是一个拥有麦当劳统一装饰风格的蜂箱。但是,这家餐厅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和当地居民的围观,让大家了解到麦当劳为全球生态平衡所付出的努力,也让“金拱门”在消费者心中更闪亮!同样,我们的主题邮局也可以建成无人运营的概念化邮局,或开辟特殊的服务“客群”,吸引眼球,博得关注。这无疑是推广品牌、传播文化的一个妙招。
对于主题邮局而言,能通过营销或产品升级使其人气高、销售旺并实现盈利,自然是极好的,但对于一部分受概念、经济、交通等因素制约的主题邮局来说,与其任它面对冷清、难以维持,不如多些花样,让它在人们心里种个草。□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