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服务是中国邮政的义务与责任。普遍服务是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是中国邮政的生存之本和价值所在,是我们的“根”。邮政网点则是提供普遍服务的物理设施,自2010年起,国家发改委、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开启了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至2015年6月,8440个补白网点全部运营,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拥有1个邮政网点的目标。建设不易,运营尤难。据相关材料,今年上半年全国5.4万个网点中有4539个零收入,中部某省278个补白网点中有54个零收入,面临“无事可做”的尴尬境地。
根据邮政普遍服务之规定,邮政企业应对信件、单件重量不超过5kg的印刷品、单件重量不超过10kg的包裹的寄递以及邮政汇兑提供邮政普遍服务,俗称普服“四项基本业务”。这些业务的确有可能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乡镇没有多大的业务量,但并不代表其他邮政业务和社会公共服务老百姓就不需要。零收入网点的现象值得深思。
客观原因有,但主观上重视不够是主要原因。对普遍服务的认知不到位,将之当成国家要求完成的一项“任务”。加之网点业务量少,大多是亏损,因而要求就降低了,只满足于达到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按规定开门营业就行了。另外,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普服网点。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很多乡镇居民有着旺盛的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需求,他们需要寄递服务。
破解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提升网点员工素质。普遍服务是党和国家赋予邮政企业的神圣使命,是邮政的根。当然,这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强根,就要重视起来,细细梳理普服网点的市场状况,按照纯普服、“普服+邮政业务”“普服+商业服务”等模式进行分类管理,差异化配套普服资金补贴,用市场的手段激励网点“自我造血”。对于“普服+邮政业务”的综合网点,在绩效考核时,要将普服质量和业绩纳入考核指标。同时,要选好配强网点员工,明确基本素质、操作技能等要求。
其次要充分贴近百姓需求,提升发展能力。在网点叠加政府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项目,提供警邮、税邮等服务,将网点打造成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作为国有企业,邮政承担着经济责任,必须在自己所在领域拥抱竞争、有所作为。在履行好普遍服务的基础上,要根据当地市场情况,提供适合的邮政服务。比如说在四川,就有很多普服网点安装了“邮掌柜”系统,提供缴费、批销、代购等便民惠民服务,增加网点收入。邮政可以更加开放,利用场地、邮路等资源,与社会快递公司合作,成为农村电商上下行的枢纽。
总之,保证普服网点立得住、站得稳、用得好,既是政治责任也是经济责任。需要运用市场手段,让普服网点产生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提升了,才能更好地担当政治责任。□柯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