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论坛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0年8月14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声音邮局”引发的思考
□陈云广

    近日,新浪教育特别策划的教育公益活动——“声音邮局”火了。初看到“声音邮局”这一名称,笔者以为是咱邮政业务发展推出了新的创意,不过看了具体活动内容介绍,才发现这个策划的活动跟咱们没啥关系。该活动是为即将到来的教师节而开展的,方式为联合明星艺人、公益基金会、知名企业机构、乡村教师及乡村孩子们共同发声,将对教师的爱和感情大胆表白出来。新浪教育提出,将重点收集来自乡村孩子们的声音,包含孩子们读的诗、唱的歌等,汇聚成一个二维码,做成线上明信片,网民扫码后可进行收听、转发并进行捐赠,从而帮助孩子们能够买到更多的诗集等图书。 

    笔者查阅了邮政业务开发的资料,结果发现,“声音邮局”还真是咱们邮政首创——2018年,杭州邮政就在萧山机场出发大厅开办了“声音邮局”,用户录一段60秒的声音祝福,然后被制作成二维码,你可以把这张装满情感的声波明信片寄往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苏州邮政也在苏州名园开办了类似功能的“声音邮局”。看了以上这几则消息,笔者有所感慨:一个不错的创意,到了其他平台,就成功开发成了全国性有影响的活动。两相对比,看来,邮政需要超越传统发展思维去发展邮务业务,好的创意要多与社会行业、群众多联合、多碰撞,才能在更多场景实现运用,从而产生效益。 

    其次,要抓住邮务类业务与电子化结合的商机。还是以新浪教育“声音邮局”这一策划为例,其实,邮政也可以参与进去,毕竟他们目前只开发了线上明信片,如果能和纸质明信片结合起来,带给教师的祝福岂不是更完美一些?当前,虽是电子化逐步取代纸质载体的时代,但只要结合点选得好,纸质媒体仍有生存空间。除了上述声音之外,视频、漫画等也可以借助明信片等邮政传播载体。如现在很多年轻人制作抖音等短视频,如果动员他们将得意的作品制成多维明信片,可能也是有市场的。将孩子们的成长视频与个性化邮品结合起来,大部分家长也是愿意买单的。当然,为了搞好支撑,邮政也需要与网络运营商联系,购置或长期租用相当容量的“云”空间。 

    仔细考量,我们不妨将自己擅长的纸质载体做得更贴近市场、更精美一些,从而更好地保留人们的美好记忆。电子载体虽然方便,但它有着碎片化的弱点,且随着手机、电脑等更换,可能丢失。看一看“80后”“90后”手上保留成长记忆的,最多的仍是相册这一传统形式。由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把握人们这一需求,结合邮政载体的特点,制作更富有人性化的产品,和电子化相结合,岂不是邮务类业务创新发展的一条新路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