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近期最为火暴的综艺节目是啥,可能非《乘风破浪的姐姐》莫属。
在该节目赚足了大众眼球之后,媒体可有着不一般的观察视角。香港《南华早报》网站近日就发表了一篇题为《由年轻女性构成的“小姐姐”大军 正推动中国消费增长》的文章,称一支被称为“小姐姐”的年轻女性力量,正迅速成为中国消费的推动力。她们是20岁至40岁的高学历城市女性,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较高的收入。她们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些节目中看到自己的身影,从而鼓励她们放松对自己的限制、大方地把钱花在自己身上。美国弗罗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小姐姐”们正成为中国女性消费者中日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乍看之下,“小姐姐”们热衷的化妆品、免税商品、美容等需求与邮政业务的关联度并不高。可是,消费能力惊人的“小姐姐”们也不会是光盯着消费时装、包类、化妆等物品和服务,她们的消费需求、消费热点也是不断变化的。当前,邮政也更多关注经济“内循环”,更加注重市场细分。因此,只要仔细研究,就不难找出邮政业务与“小姐姐”经济的结合点。
结合中国邮政业务发展的方向,笔者粗略思考了一下,邮政可以为爱健身、爱旅游的“小姐姐”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为爱理财的“小姐姐”开发专属的理财服务,为爱记录美好生活的“小姐姐”开发专属文创产品,为爱好精致生活的“小姐姐”选择合适的书刊,为重视营养健康的“小姐姐”专送邮政农村电商产品……如此种种,就能有上十种的开发思路,当然,如果有更多业务开发人员参与,咱们应该有更多充满智慧的开发思路。看来,这“小姐姐”经济还真是一篇可以深度挖掘的“文章”。
时代变化,消费者的口味也在变化,特别是挑剔的“小姐姐”们,没有一些好的切入点,是较难打动她们的。邮政可不能沿袭以前的各业务单打独斗的营销套路,不妨把一些适合“小姐姐”们的产品打通、打包,以良好的创意形成各类套餐,还可以创立一些品牌。这样,对于“小姐姐”们可能更有吸引力。
当然,笔者思考,邮政的开发思路可得要深挖一点、独特一点。《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之所以能打动诸多“小姐姐”,在于节目能启发“小姐姐”们反观自己的选择与梦想,重新思考自身价值和探寻实现自身梦想的途径。咱们的产品开发也要紧紧抓住类似的这些关键点、关键要素,这样才能更好地打动“小姐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