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知行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陈云广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自《晏子春秋》。原文是一则语录式的对话。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也赶不上您了!”晏子说:“我听说,无论怎么难做的事总去做,就常常能做成;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总是走,就常常能到达。我并没有什么异于别人的地方。只要你总去努力而不中断,总是前进而不休止,还有什么难以达到的呢?” 

    中国的传统哲学是讲究实践的哲学,俯拾皆是讲求“坚持”“践行”这样的名言: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到“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从孔夫子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无不如此。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哲学理念:仅仅有认知是不够的,更要去实践;只有实践,才有可能使认知深化,使梦想实现。 

    其实,不论是为者还是行者,他们不仅是有梦想的人,而且都是实干者,关键在于他们都将梦想落实到了行动上。如若只是空唱高调,蓝图再好未免也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没有行动,梦想再美,终究是黄粱一梦。 

    60多年前,湖南安江农校里,青年袁隆平在水稻试验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株稻“鹤立鸡群”,穗子比普通稻穗要大许多,欣喜的他等待稻子成熟后小心翼翼收下种子,种下、观察、思考,再种下、观察、思考……由此走上了研究杂交水稻的漫漫求索路。袁隆平常将自己比喻为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是他一生朴素、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用一生坚持做好、做实、做强、做大了一件事——让“中国碗”里装满中国粮。这也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从袁隆平院士的事迹中,我们看到,实干首先得有一股认真劲儿。认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应大力弘扬的优秀精神品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靠着这种认真、较真的精神一步一步走向胜利。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把握新形势、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更需要继承最讲认真的优良传统,把那股认真劲儿体现在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 

    久久为功的实干提倡的就是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干事业、抓工作就如同在墙上钉钉子,如果钉不到点儿上,钉子就钉歪了;钉到了点儿上,如果只锤一两下也是钉不牢的,钉子还是会掉下来。只有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真正把钉子钉牢固、钉结实。这是告诉我们,干事业、抓工作时要看得准、攥得紧、钉得牢,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不能紧一阵松一阵、热一阵冷一阵,而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把工作一件一件推进,把承诺一项一项兑现,即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坚守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的初心是“人民邮政为人民”,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带着这个初心干事创业的邮政行者,经过努力,一定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83161158 举报邮箱 feedback_cpn@163.com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